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没有”式比较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特殊句式,分别以“有”和“没有”作为标记词,构成“A+有/没有+B+X”的基本结构形式。其中A表示比较主体,B表示比较客体,X表示比较结果。本文根据大量真实语料,运用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这两种特殊句式的句法和语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研究背景包括逻辑语义学的研究现状、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研究现状和“有/没有”式比较句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在于发现更多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的语义特征和内涵,并对“有”和“没有”词性的争议提出新的研究和思考方向,目的在于运用逻辑语义学的方法将现代汉语的“有/没有”式比较句形式化。第二章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比较范畴。提出和借用了“刻度”和“阈值”的概念来探讨其句式意义。人们在表达比较范畴时,其实是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了量化,会类比物理形式存在的量具或者标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标尺,而体现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之间的差异的正是二者在这一标尺上的“刻度”的差异。同时,这个标尺上还存在一个“阈值”,若比较点达到或者超过了阈值,刻度又有差异,就形成了比较结果。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分析了自然语言中的“有/没有”式比较句。包括“有/没有”式比较句的语表结构形式、句式意义、能进入各个部分的句法成分和这两种句式如何生成,此外还探讨了“有”和“没有”的词性。“有”和“没有”都是表达比较范畴的轻动词。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有/没有”式比较句进行了逻辑语义分析。根据第三章和第四章里“有”和“没有”式比较句的一些常见语表结构形式及其典型例句,进行了逻辑语义分析的尝试。对于“没有”式比较句来说,当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是表示时间的成分时,情况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同时还需要考虑比较结果分别为AP、VP或NP时的不同情况。第七章是结论。首先得出本文的结论,然后提出了本文未解决的问题和对今后研究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