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背景下,城市发展的重点开始从外延扩张转向品质内涵提升,存量型规划适应了城市发展新语境的内在要求,开始成为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重点。我国新城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实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规划理念局限、建设周期短等多种原因,许多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和凸显,比如空间粗放、片区功能单一、交通出行低效等等,因此,推动新城建成环境的综合品质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城市的建成环境,它不仅针对城市旧区的环境改造,对提升新城建设成熟片区的综合品质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论文基于新城发展的问题和转型的需要,通过对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探讨存量型城市设计对新城品质升级的应用适应性,并在相关实践案例的研究总结基础上,尝试对新城片区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论和相关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论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研究和论述。第一章,提出了研究课题。就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背景,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内容、方法和总体框架,并对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探析。第二章,对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由于存量型城设计的研究较少,笔者尝试从存量型规划相关研究、城市设计理论、城市更新理论中梳理和总结,为后文路径与方法的探讨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反思和总结国内外新城发展的问题,并从设计理念、特征转向以及设计目标等方面对存量型城市设计应对新城区品质升级的适应性进行探讨。第四章,搜集、整理了南京、苏州、宁波新城的存量型城市设计实践案例,并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梳理总结实践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第五章,在前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交通、功能以及实施等四个方面,对基于新城片区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策略进行尝试性初步探索,提出规划应对方向。空间层面:加强新城空间要素的互动与融合,通过整合城市要素,充分盘活新城片区的山水空间、都市空间、绿化空间等,用复合化的设计手法解决新城空间要素孤立、分离的问题,使既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强化场所营造的理念,打造精致、雅致、多样性、有活力的新城空间。功能层面:优化新城土地利用与布局,加强新城城市功能的多样化、综合化。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综合平衡新城的职住关系,优化新城职住平衡。对构建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要从城市、街区、建筑等综合层面进行优化设计,从水平和垂直维度促进城市功能复合,营造多样化城市功能。交通层面:构建完善的宁静交通体系。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慢行体系、充分发挥以支路为主的慢循环体系等打造公交为主、慢行为辅、小汽车补充的宁静交通体系,为市民营造宁静、优雅的城市环境,同时提升新城出行的效率。实施层面:保证新城优化提升过程中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新城品质的升级,另外要将城市设计与政府行动计划相结合,保证规划设计成果的有序实施。第六章,结论与讨论部分,对本论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