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目的就是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使得不同国家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纪录片凭借着其与生俱来的真实性,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吸引不同的观众。可见通过纪录片这一载体,可以有效地承担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跨文化传播的要务。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便是分析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央视制作或播出的13部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本文的第一章为重差异的跨文化传播理念。通过以“草根”视角、多样身份、国外人物为代表的平民化表达和以体现真实的情感、讲述真实的故事为方式的情感化故事以及国际化的非线性叙事、生动形象的设置悬念为依托的结构化叙事这三大方法,通过差异性的整体思维从而区别于并摆脱以往我国的纪录片的政论化、强行说教的陈旧模式。当然,当前的“一带一路”纪录片依然存在着过度解读的隐患,要在解读上坚持适度原则,从而避免使海外受众产生不良印象。第二章为多元化的跨文化传播题材。笔者将当前的“一带一路”纪录片划分为历史文化类、人文社会类、自然风光类以及人类学类这几大题材,分别展现我国的文化底蕴、“一带一路”的主题、丝路精神和我国的区域文化,从不同角度加强不同文化内的受众对“一带一路”纪录片乃至这一倡议本身的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性的把控问题,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要合理地使用演绎与特效,切勿通片利用,导致纪录片失去了其真实性的灵魂。第三章为多样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跨文化合作、搭建传播平台以及培养具有跨文化特征的意见领袖几大方面。通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技术的借鉴、内容的拓展、纪录片展节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的联合助力,使得“一带一路”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具备更坚实的策略保障。由于本文的研究文本为央视制作或播出的纪录片,所以其他地区卫视、传媒公司或海外电视台制作的相关“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并没有过多涉及。因此,笔者希望日后将有更多的研究集中于这些视角,以便发挥这些主体的各个特有优势,使“一带一路”纪录片乃至这一倡议本身进行效果更加明显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