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研究,可谓是一个传统题目,不仅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精辟论述,而且大批的学者——不管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不管各自的研究目的有何不同——都对之进行过深刻探究。改革进入三十年之际,反思改革的浪潮席卷整个社会,关于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究竟何去何从也处于风口浪尖,处于十字路口,鉴于此,笔者重拾该题目,希望在新的实践、新的理论基础上做一个新的探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预见的,两人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本文研究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后来自列宁开始普遍使用的社会主义概念。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在厘清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基础上,对其做一个基本界定,然后把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当然,重要的是在差别中找出马克思所预见的、并被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最后,全文落脚点放在改革的实践上,正确认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两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本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从马克思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剥离、综合、概括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预见,分散在他们的论文、著作、信件、报告、读书札记等等之中,而且大多附带提出,没有一篇文章是专门来讲的,这就需要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一点点剥离、梳理、综合。在这一过程中,鉴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预见的内容比较多,如果逐一摆出必然杂乱无章,故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加以统领。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即通过所有制形式、分配原则、经济体制等来统领,更有利于本章结构清晰、逻辑缜密。当然,这种统领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原意的,得到当代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肯定。 第二章对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做一个基本界定,即它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的经济理论。说它是工人阶级的,是因为其具有阶级性,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经济思想,而不是代表少数剥削者的经济思想。说它是科学的,体现在它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来源于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天才设想的吸纳及空想成分的剔除,来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抽象法和典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说它是理论,因为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体系,表现在:一是从逻辑结构上来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统领之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当然在逻辑结构上也是一个整体;二是从具体内容上来看,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等等具体经济特征之间是一个存在内在联系的体系。 第三章主要梳理实践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并探究它与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在马克思之后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出的经济特征,与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是有差别的,甚至差别很大。产生差别的原因有:两者实现的生产力基础不同,即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而实践的社会主义却是在俄国、中国这样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的;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即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是在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而实践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形成的;两者实现的革命方式不同,即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是在“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至少是“各文明国家”同时胜利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实践的社会主义却是在一国胜利基础上,由一国走向多国;两者实现的过渡阶段不同,即马克思预见的过渡阶段是实现四个达到: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而苏联、中国等不能也不可能实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之间存在差距是一种“常态”。 第四章主要研究在当前的改革中,要坚持马克思预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基本原则,是指决定社会制度根本性质的,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特征。基本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方法论上的,包括坚持马克思预见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预见的基本原则的整体性;另一个是具体内容方面,如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前者争论不大,但在贯彻的过程中也往往是一波三折,值得研究;后者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最常见的、最基本的观点,但正是在这些相关问题上出现了当前关于改革的最大争论。 第五章是把全文的落脚点放在了当前改革中两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上。当前,有两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一是新自由主义,二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是马克思早已做过系统、深刻批判的古典自由主义的死灰复燃,民主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叛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派别。两者共同的特点都是否定、歪曲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进而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二者的本质,明辨是非,坚持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旗,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对改革开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不能全盘否定。 总之,对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基本原则,必须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因为,正如列宁所言,沿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特点,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能僵化,不能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