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与常规巩固化疗相比较,探讨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体外处理前后干细胞采集物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杀瘤活性,探讨这项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病例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血液科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检查确诊,经1-2个疗程化疗获完全缓解(CR)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为初治、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排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分为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15例、常规化疗组15例。   1.2 分组前治疗诱导缓解化疗方案包括DA(柔红霉素45mg/m2 d1-3,阿糖胞苷150mg/m2 d1-7)方案、MA(米托蒽醌8mg/m2 d1-3,阿糖胞苷150mg/m2 d1-7)方案和HA(高三尖彬酯碱2.5mg/m2 d1-7,阿糖胞苷150mg/m2 d1-7)方案,患者达到CR后,原方案巩固1疗程,造血恢复后骨髓象检查,仍为完全缓解进入分组治疗。   1.3 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治疗方案供者均选择患者亲属,HLA配型非相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依次进行干细胞采集、细胞计数、流式检测细胞表型、体外处理,处理后分成若干等份,每疗程细胞回输1等份(细胞数3-3.5×108/kg),剩余细胞液氮中冻存,备后续治疗使用。化疗方案选择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2.5g/m2,12小时1次,连续3天。于停化疗后36小时输注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疗程间隔3-3.5个月,3个疗程结束治疗。   1.4 常规化疗组治疗方案依次选择H-ID-A方案(高三尖彬酯碱2.5mg/m2 d1-3,阿糖胞苷1.0g/m2,每12小时1次,d1-3)、AA方案(阿克拉霉素20mgd1-7,阿糖胞苷150mg/m2 d1-7)、MA方案(米托蒽醌8mg/m2 d1-3,阿糖胞苷150mg/m2d1-7)、HA方案(高三尖彬酯碱2.5mg/m2 d1-7,阿糖胞苷150mg/m2 d1-7)、DA方案(柔红霉素45mg/m2 d1-3,阿糖胞苷150mg/m2 d1-7),交替进行巩固治疗,≥6个疗程。   1.5 监测指标分组后第一轮巩固治疗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严重感染发生率;1年、2.5年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通过Kaplan-Meier及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采集物对U937细胞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2.1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提取在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中,分别留取体外处理前后的干细胞采集物标本1-2ml,分别记为干细胞采集物Ⅰ(体外处理前)、干细胞采集物Ⅱ(体外处理后)。   2.2 U937细胞复苏、培养复苏U937细胞,接种于25cm2一次性无菌塑料培养瓶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2-3天换液一次,当细胞数达到实验要求可用于实验。   2.3 CCK-8法检测杀瘤活性U937细胞作为靶细胞,干细胞采集物Ⅰ、干细胞采集物Ⅱ作为效应细胞。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照5∶1、10∶1、20∶1的比例接种子96孔板中,设立效、靶细胞空白对照组。培养板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CCK-8法检测杀瘤活性。杀伤率(%)=[1-(效靶细胞OD值-效应细胞OD值)/靶细胞OD值]×100%。实验重复3次。   2.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P>0.05无显著差异。   结果:   1.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病例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监测结果分别为: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13.13±3.94天vs13.27±1.91天,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13.00±3.96天vs13.27±2.89天,P>0.05;严重感染率,26.67%(4/15) vs40.00%(6/15),P>0.05。1年DFS,86.67%(13/15) vs73.33%(11/15),P>0.05;1年OS,93.33%(14/15) vs80.00%(12/15),P>0.05;2.5年DFS,73.33%(11/15) vs26.67%(4/15),P<0.05;2.5年OS,80.00%(12/15) vs33.33%(5/15),P<0.05。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无GVHD发生。两组预后中等病例: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2.5年DFS,88.9%(8/9) vs28.6%(2/7),P<0.05;2.5年OS,88.9%(8/9) vs28.6%(2/7),P<0.05。两组预后不良病例: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2.5年DFS,40.0%(2/5) vs0%(0/6),P>0.05;2.5年OS,60.0%(3/5) vs16.7%(1/6),P>0.05。   2.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采集物对U937细胞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2.1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免疫表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CD34+、CD3+、CD3+CD16+CD56+、CD3℃D16+CD56+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69%±0.13,33.41%±12.51,1.52%±0.22,4.31%±0.85。   2.2 U937细胞培养复苏U937细胞后25cm2培养瓶细胞计数1×106,3-4天可传代一次,传5代后可获得1×108个细胞。   2.3 细胞毒性检测干细胞采集物Ⅰ与干细胞采集物Ⅱ分别与U937细胞按一定效靶比杀伤率结果:5∶1效靶比,(13.24±1.53)%vs(23.59±1.46)%,P<0.05;10∶1效靶比,(23.30±3.16)%vs(34.34±2.75)%, P<0.05;20∶1效靶比,(34.33±2.19)%vs(45.30±2.52)%,P<0.05.   结论:   1.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化疗与常规巩固化疗相比不良反应未加重,患者生存期延长,无一例发生GVHD。   2.HLA非相合造血干细胞采集物对U937细胞存在杀瘤活性,并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经体外处理后杀瘤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支付标准等相关政策的出台、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我国移动商务出现了极速增长,并在各个方面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