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重写经典已经成为文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大批作家学者不断解构、重构经典,借助经典的影响力以及自身的颠覆性改写,使经典在当代语境下重现活力。其中,西方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重写经典的重要代表之一,很多作家将改写作为当代创作的新形式,赋予旧故事以新的生命。唐娜·乔·纳波利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从1993年来,纳波利陆续出版了多部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学作品。她利用独特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对童话和神话进行儿童文学视角下的当代改写,重视了被边缘化的儿童声音,展现了青少年的主体性成长。本文试图从互文性理论出发,分析小说《塞壬娜》中的主体性问题,展现女主人公主体性成长从缺失到确立的三个阶段。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纳波利的小说《赛尔》,运用互文性理论中的自我指涉,揭示了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在《赛尔》和《塞壬娜》相似的故事结构中,不难发现女孩在青春期初期往往会成长为被囚禁在塔中的少女,而男孩则会成为迷失在丛林里的少年。而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则可以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出发,源于儿童自身的性格缺陷,亲生父母缺失,复杂的母女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的束缚等因素。第二章从嵌入性叙事角度来探讨塞壬娜的主体性获得的过程。《塞壬娜》是一部大故事中嵌套各种小故事的小说,主人公的成长离不开文本内的互文。叙述中嵌套的叙事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是从塞壬娜对故事和叙事者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其主体性的成长。这些由母亲、女神、爱人等所叙述的内文本充分表明了塞壬娜主体性的探索和故事休戚相关。女主人公逐渐从一个听故事的人,成长为一个提问者、辩论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叙述自己故事的人。第三章在外互文性中确立了女主人公主体地位。纳波利从前文本中提取出和主体性相关的元素,保留了希腊神话和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相关人物、情节、主题、象征。在改写过程中,作者添加了传统儿童文学鲜有的创伤和欲望主题,赋予塞壬娜女性话语权,从而颠覆了传统儿童文学中的父权意识形态。纳波利的体裁互文不仅确立了主人公的主体意识,同时也体现了青少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青少年在对前后文本的理解中成长为具有能动性的读者,影响了读者的主体性。因此,从小说《塞壬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纳波利对经典的改写突出了当今语境下青少年主体性问题,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对青少年的自我构建、自我实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