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末期起,国外就开始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就是注重青少年的兴趣发展和实践能力,注重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及个性与特长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会做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内对此的研究尚还不够。笔者以此作为论文的选题,其意义就在于想通过自己的初步研究来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本文的大体布局如下:第一章从“校外课程”概念的界定入手,从国际教育的大趋势、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匹配等方面论述了构建“校外课程”的现实必要性。第二章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想、塔巴模式、合作教育模式、国家及上海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等四个方面阐释了青少年“校外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在论述构建青少年课外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浦东新区青少年国际礼仪团”的实践阐释了以“塔巴模式”为理论依据、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置的实用、灵活的多样课程,并从课程专题拓展、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各种技能、创设各类活动场景、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融入环境,培养主人翁精神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青少年国际礼仪团”课程的实施策略。结语部分较为概括地总结了校外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实施的有关要注意的问题。虽然,笔者对“校外课程”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也做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这还是初步的,今后我将继续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力求在我们国内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校外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