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的近年来中华鳖营养研究的进展状况。主要内容包括中华鳖的摄食与生长规律、消化道与消化腺结构及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华鳖对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适宜需要量、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适宜需要量、糖类与能量的需求、适宜能量蛋白比、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求研究及对营养性添加物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华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及其消化利用、中华鳖各生长阶段对白鱼粉和豆粕氨基酸的可利用率、饲料中添加大豆粕对中华鳖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饵中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中华鳖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肉碱对幼鳖生长和体组织影响的研究,并对饲料、养殖周期及养殖水体大小对中华鳖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合成蛋白含量分别为35%,40%,45%,50%和55%的系列标准试验饲料,以稚鳖为试验对象。经60天的饲育试验,观测到以40%-50%含量的区组增重效果较好,其中45%含量组增重率最高。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合成的粗蛋白质含量都为45%的不同组合的饲育试验中,以59%鱼粉与45%豆粕的配合组饲料消化率与增重率为最高,饲料系数为最低。随着豆粕添加量的增加或减少,增重率也随之减低。这表明,中华鳖对豆粕蛋白的利用能力较低。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如5%豆粕,能起蛋白质互补效应,但添加过量反而影响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用Cr2O3间接测定法测定了中华鳖稚鳖、幼鳖和成鳖对白鱼粉、豆粕饲料中蛋白质和常用氨基酸的表现消化率。结果表明,中华鳖对这二种原料的蛋白质消化率有区别,稚鳖、幼鳖和成鳖对白鱼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分别为:84.90%、92.12%、92.94%和85.29%、91.91%、92.61%;对豆粕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71.47%、90.42%、90.91%和79.52%、87.88%、88.95%。并表现为随年龄的 中华盆的曹养研究增长,消化率提高的特性。经分析,中华鳖饲料中添加豆粕对白鱼粉的氨基酸可起到互补作用。 在水族箱中,对饲喂15%豆粕的饲料(试验组)和无豆粕(对照组)的中华鳖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随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在粗蛋白含量相等的条件下,饲喂添加豆粕的高植物蛋白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有降低,而后出现适应性回升,达正常值的过程;无豆粕对照组则无此变化。消化道中类胰蛋白酶的活性高于胃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饲料中适量的纤维素和淀粉可诱发中华鳖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略微上升。试验组与对照组生长差异不显著。 对粗蛋白含量为44%左右的三种饲料(30%豆粕+47%鱼粉;30%豆粕+0 .5蛋氨酸+0.5赖氨酸+46%鱼粉;67.5%鱼粉的蛋白质原料)进行为期45天的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饲料平均增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比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后者为最好,前者为最差;从经济管理看,鲜添加蛋氨酸、赖氨酸的豆粕饲料为最好。分析表明,中华鳖饲料中只要必需氨基酸配比平衡,添加30%豆粕不影响鳖的生长,并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肉碱对幼鳌生长和胭体的影响,在温室幼鳌池中进行了为期60d的饲喂试验。将体重40‘489的幼鳌160只随机分为8组,基础日粮相伺,肉碱添加量设定四个水平:O,0.01%,0.03%,0.05%,每水平设1重复。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的肉碱含量对幼鳌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P<0 .05),SGR随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肉碱对腹壁的脂肪率、肝脂、肌肉酸不溶肉碱和游离肉碱也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肉碱对血清脂质的影响不大(P>0 .05),但对血清中GH和IGF一1却有显著的升高作用(P<0.05)。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肉碱后,肝脏中游离肉碱和肌肉酸不溶肉碱的含量增加,促进了肝脏中脂质的氧化,使肝脂显著下降,并通过促使垂体对GH的分泌和肝脏中1 GF一1的合成,促进了中华鳌的生长。三个水平的肉碱添加量差异不显著。 分别投喂三种饲料:冰鲜鱼、3既冰鲜鱼+70%配合饲料的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在0.5亩X 1.sm、3亩X2.om、8亩X2.sm的小、中、大池塘中;2龄与3龄和2欺 中华盆的曹养研究龄与4龄的中华鳖,各取6尾6009左右的雄性商品鳖进行肌肉和裙边中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成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肌肉中的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地以冰鲜鱼饲料饲喂的鳌为高(p<0 .01)。肌肉与裙边组织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结累与饲料中相应的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r:=0 .7843,rZ=0 .9062,p<0 .01),饲料对商品鳖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大池塘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与极显著地高于小池塘鳖(P<0 .05、0.01);大池塘鳖体的脂肪率和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地低于小池塘鳖(P<0 .01),且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