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椎体样本的各项放射数据,探讨在放射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处方剂量下,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引发放射性脊髓炎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取自成人25~40岁男子尸体的T9椎体(n=15)。1)以假设的椎体瘤灶为目标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制作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椎体模型,22粒125I粒子(总放射活度≈11 mCi)按照下列要求植入椎体体部:A组(质点分布组,n=5):全部粒子位于瘤灶中心;B组(TPS分布组,n=5):粒子按照TPS设计要求植入;C组(临床分布组,n=5):粒子随机分布于瘤灶及周围。检测椎体表观放射活度,确定照射半径r、径向函数g(r)、照射角度θ、各向异性函数Fr,θ。通过已有数学公式计算出脊髓表面6个半衰期内照射总剂量(D((6T1/2)))。2)制作骨水泥圆柱体和松质骨圆柱体,于其中心植入125I粒子2粒(总活度≈1.0mCi),测量圆柱体表面放射活度,继而计算出圆柱体表面照射剂量率。通过统计学检验,评价各组模型间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评判A、B、C各组模型引发放射性脊髓炎的可能性。结果1)A组、B组、C组的脊髓表面D((6T1/2))均<4000 cGy,分别为707.75±200.53cGy/年、979.70±46.01 cGy/年、1296.10±356.78 cGy/年,经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D((6T1/2))较低,小于B组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6T1/2))较高,大于B组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D((6T1/2))差异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后者比前者高83.1%。2)照射半径为1.0cm的骨水泥圆柱体表面照射剂量率为0.142±0.002cGy/h,对照组松质骨圆柱体表面照射剂量率为0.165±0.003 cGy/h,经过t检验,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1cm厚的骨水泥材料对BT-125-1型125I粒子照射剂量率衰减>松质骨,两种材质间相差13.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1)在TPS设计处方剂量下,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手术不会引发放射性脊髓炎;2)福尔马林保存、保存时间在2月~7月的25~40岁男性尸体椎体骨适合进行模拟肿瘤骨的放射实验;3)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前TPS设计有别于其他部位的软组织实体肿瘤设计:4)骨水泥材料对BT-125-1型125I粒子剂量率衰减影响>骨含量减少的松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