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直觉论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直觉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难点之一。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曾经提及、研究过它,以至于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领域。笔者首先对艺术直觉这一模糊的概念进行界定。笔者认为艺术直觉是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和思维方式,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内涵做出的一种直接的审美判断,是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交织统一的过程,并具有审美性、非自觉性、意象性三大显著的特征。 通过对有关艺术直觉论述的考察,笔者发现艺术直觉理论深受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视野来看,艺术直觉始终处于一个互相影响的动态变化的状态。 作为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在第三章中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中的黑箱方法,揭示了直觉的心理过程,分析了艺术直觉的心理发生机制。直觉及艺术直觉的发生过程是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艺术直觉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艺术知觉阶段:形成视觉、听觉表象;潜意识活动阶段:感性、理性和情感活动相互作用与渗透阶段;艺术直觉的结果:审美意象。 艺术直觉心理过程发生机制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艺术直觉在艺术活动(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中的作用,进而自觉培养艺术直觉能力。
其他文献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张爱玲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故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无数话题.本文试图通过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即张爱玲对人性
为了能从整体上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的嬗变,该文选择了最能代表新时期中国电影文化嬗变特征的六类互为对应的影片予以分析.它们是:乡村/都市、主旋律/大众性、全球化/
萧红,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视写作为自己的宗教和生命,为此,她成名后谢绝到大学任教的邀请。她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发挥个性的神圣事业,不是用什么写作理论能够诠
论文以《实话实说》近几年的部分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动态角度,利用语境、会话含义、预设、话轮等语用学理论,把崔永远的言语艺术、语用风格和其他主持人的言语艺术、语用风格
“开胸验肺”事件引起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开始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予以重新审视。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职业病患者的维权路能否变得更加平坦?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否因此而取得新进展?    2009年7月26日,对河南小伙张海超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只不过,“高兴”的背后,代价过于沉重。  这一天,在卫生部专家的督导之下,河南省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张海超的职业病问题进行了会诊,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