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文解字》说:“碑,竖石也。”据现存文献记载,碑之名始见于周朝,最早是指立在地上的石头。碑之始,其上并没有文字,后人为了追溯世系,表功颂德或祭祀、记事,亦或托愿于身后等,刻字其上,以期达到“讬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的愿望,才演变为刻有文字之碑。我们从书法艺术角度看,碑乃是各种形制之石刻文字。清人叶昌炽在《语石》中言:“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当是汉以后始。”因碑之功用,多以端庄工稳之体表现其上,以显庄重。唐朝之前,全以正书书碑,书碑之主体,由篆而隶,由隶至楷,唐时始有行书书碑。唐太宗李世民,纯以二王之行法,施之于碑版,虽有新意,然则后世书家书写碑版之体,多不以太宗为宗,并不是因其书艺不精,实则因王书新体与碑版之书,全然有别,既清人所谓碑、帖两派之分。因碑之特定功用,书碑之体当显庄重,虽时代发展进步,不可拘泥不变,但在表现时代审美的同时,亦应遵循碑制所应表现出之大体要求,若以行书书碑,则此行法当兼容南北,在笔墨随时代的同时,又能尊古制,法古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唐书家李邕,实为首创适于写碑之行书者,李邕一出,后世书家凡以行法书碑,几乎都以李邕行法为宗。李邕虽是首创适于书碑之行书,然并非第一位以行书入碑者,唐太宗首以行书入碑。文章先是论述了隋唐时,地域的一统致使南北书风自然融合,且王书渐据主流;此后由于唐太宗独尊王羲之的原因,王书行法才有了表现在碑版中的机会,开行书入碑之先河,并对太宗入碑行书之风格样式加以分析品评,进而引出李邕继唐太宗后,开创适于书碑之行法。其次,在论证李邕之碑版行书适于书碑前,论述并分析了李邕碑版行书兼取二王行法及碑派书风的特点,碑帖融合于行书中,兼收并蓄。最后谈到了李邕碑版行书在后世的传承,论述了李邕行法被后世书家所认同接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