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文化运动的真理观及其局限: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反文化运动的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的反文化运动决不仅仅是一场反社会、反文化的激进反叛运动,它的参与者也不限于人们所普遍理解的“嬉皮士”的形象。它承袭了社会中“反传统的传统”的渊源,是一系列以颠覆主流社会为目标的思想和实践的集合。反文化主义者触及了一些美国社会的根本性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对真理的传统定义的质疑。“反文化”这一术语与其他概念一样,存在着大众印象的偏差和指代的泛滥的痼疾。另一方面,由于反文化运动充斥着道德和感性的元素,无论是历史学家的描述还是批评家的评论,都缺乏一种客观、理性的尺度。本文主要将利用社会学家米尔顿·英格的反文化理论,从反文化运动认识论的角度进行观察及解释,以期给予反文化运动一个较全面、较真实、较客观的印象。论文的第一章提出该话题,并解释了论文所用的方法论。第二章对本文将涉及的反文化运动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定,以及对其参与者的“嬉皮士”的称谓的解释。鉴于反文化运动所处的复杂庞大社会历史背景,这一章也给予了必要的论述,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反文化运动与当时其他社会反抗运动的相互关系。反文化主义者将重新获得和理解真理作为颠覆旧秩序、建立新道德的重要步骤,第三章和第四章着重讨论反文化运动的真理观。尽管在反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对理性、科学的质疑已经深入人心,一些反文化主义者在努力建设新秩序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完全摈弃科学和技术的因素。他们发起了名为“适用科技”和“软途径”的运动,力图以科技的力量重建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人性对社会桎梏的解放。如果说这些反文化主义者在外部世界寻找获得真理的途径的话,那么另外一些人则期求通过对社会印记的洗刷来寻求内心世界的真相,而这种过程通常需要麻醉剂的帮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加入到麻醉者的行列,吸食麻醉品的过程越来越脱离了寻求真相的初衷,而倾向于纯粹为了获得感观享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麻醉品的禁止和非法化,同时加速了反文化运动的表面化和商品化。反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否定因素,在与文化的辨正关系中,最终使两者得以互相发展。本文的研究发现,反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有一部分为新的一轮反文化奠定了基础。本文的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的观点和发现,并表达了作者所期望的意义。
其他文献
《半生缘》中的曼桢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是由她无可选择的命运、家庭、时代以及张爱玲悲凉文风的限制造成的,纵观《半生缘》,曼桢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正> 毋庸置疑,《悲惨世界》一书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法国文学作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俄国它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至今,人们对它仍是爱不释手。好莱坞曾多次将它搬上银幕
橡胶硫化是橡胶工业生产加工的最后一道工艺也是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橡胶硫化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橡胶制品的质量以及各性能参数。本文主要对集散控制系统(DCS)在橡胶硫化领域的
男女中学生在代数、几何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局部调查证实了这一事实。为了寻找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文章分析了男女中学生的遗传、生理和心理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的权益能否得到法律保护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旅游法实施,即为了保障旅游者的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而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以企业技术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数理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模式(替代性和互补性),证明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企
土地利用政策评价是土地政策废、改、立的主要依据,对配置政策体系、提高政策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利用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出发,运用生产函数,将土地制度和土
<正>推荐理由:寰宇全球,世界主要国家均已视网络空间为"第二生存空间"和"第五疆域",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
<正>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文明之城。这里有凡高描摹的金灿灿的"向日葵",亦有伦勃朗捕捉的"夜巡"中的光影。优秀的文学渗透到这样的城市,比城市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历史更能抗击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中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改革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留下了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