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麻杏石甘汤内各药不同剂量配伍应用,探讨其中各中药成分在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中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应用麻杏石甘汤在各药物剂量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80例患儿按实际情况分为6组,每组按不同药物剂量配比应用麻杏石甘汤辅助西药治疗(原方配比:麻、杏、石、甘为3:2:6:2),即麻黄组(用麻、杏、石、甘比为6:2:6:2的方剂辅以西药治疗)、杏仁组(用麻、杏、石、甘比为3:4:6:2的方剂辅以西药治疗)、石膏组(用麻、杏、石、甘比为3:2:12:2的方剂辅以西药治疗)、甘草组(用麻、杏、石、甘比为3:2:6:4的方剂辅以西药治疗)、对照组(用麻、杏、石、甘比为3:2:6:2的方剂辅以西药治疗)与空白组(以纯西医西药治疗),记录每例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症状的消失时间(若有反复,按最后消失时间计算),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干湿啰音均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入院时及治疗4天后)血清CRP浓度等数据为主要观察指征。成果:①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各主要指征的观察上,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改善实验室指标CRP的作用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当(P>0.05)。②各组在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等指征改善方面效果分布不尽相同。各组CRP治疗前后改善分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研究数据可知,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各指征的改善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中麻黄平喘之效为全方之首,临床上增大其用量可用于小儿肺炎见气喘明显,气道高反应性,中高热并无汗,伴咳嗽咳痰的患儿。苦杏仁止咳作用最强,增大其用量可用于小儿肺炎见有痰咳嗽,或干咳无痰,稍有气喘或无气喘,发热不明显的患儿。石膏退热效果在各药中最强,增大其用量可用于小儿肺炎初期见高热,汗多,烦渴,或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咳痰气喘不甚的患儿。甘草化痰效果强于其余药物,增大其用量可用于小儿肺炎见有痰咳嗽,无发热或低热,气喘不甚的患儿,且药味甘甜,易于小儿口服。肺炎因小儿体质差异、病原体种类不同、侵袭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不同配比的麻杏石甘汤可因应不同症状,有所侧重地减轻各症状对患儿造成的损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