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人的个体存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人本主义哲学或“类哲学”已经成为哲学现今和未来发展的一种主导性形态。人学(对人的哲学研究)则是这种哲学形态的理论核心。而对人的个体研究,也就是人格自我论的研究构成了哲学人学的微观基础。这种研究旨在从哲学的自由思维和前提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探索人的个体存在,揭示其中最为根本性的和最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问题。这种研究在我国当代具有特殊的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中,生活中人的个体自我之意识和反思层面上理论成果已经有了丰富的积累,而我们中国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的压抑下,整个社会的人格文明,理论文化中的人格自我意识则长期处于空白。近些年我国理论界人学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关于人的个体,关于人格自我问题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 此项研究志在实现一种全方位的理论创新。任何有价值的哲学研究总要在解决基本理论问题方面和在回答现实生活中敏感和焦点性问题方面有所作为。这篇论文正是着眼于这两个方面而展开思考的。通过这篇论文的主体部分,我们确实在理论资源的梳理,在方法论的制定,在理论内容和视野的拓展,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在观点和论证方式的更新等问题上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突破。我们近些年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在理论资源的占有和运用中,有的人偏重与人格问题相关的经典资源,有的人关注于自我问题的成果和文献,<WP=277>又有的人专注于存在主义的“此在论”,还有些人专门考察个性或个体性的理论。而我的论文把所有这些从不同角度发出发的思考整合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了对理论资源的更为全面和完善的把握。有些人把与哲学史上经典文献的对话作为人的个体研究的基础,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看到传统哲学对人的个体考察主要集中于人格自我的同一性或本质问题上;现代哲学则把价值和意义关怀引进了人的个体研究;而马克思主义则把实践观作为实现哲学变革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研究则把对思想史经典的分析,与人格自我同一性的考察,与人格自我价值论的考察,与人格自我实践论的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理论视野和理论形态的更加全面和深化。另外,我们在各个局部问题的研究和理论整体的出发点上,都深意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把不同思潮和观点,特别是把那些反差对立、跨度巨大的理论各自的合理性与其片面性充分展现出来,从中梳理出思想智慧提升和进步的线索。我们还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贯彻到具体的研究中去。通过上述这些工作,在人的个体问题研究上,我们已经烘托出一种创新性的理论模型。论文各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试图理清人格自我论在当代哲学中的价值和地位以及当代哲学、国内哲学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特别分析了我们当前研究此题中的薄弱环节,然后阐明了写此论文的目标和具体要达到哪些方面的理论创新。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要考察了人格自我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如何从理论反思的意义上被发现和如何在哲学家们的辩证讨论中不断深入进展。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哲学家们从人格、自我、个体性几个角度所进行的研究都是要深入和全面地把握人的个体存在。这些理论覆盖了许多研究课题,然而人格自我的同一性,也就是人格自我的本质和根据问题,却是核心性的问题。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考察在当代最新科学成果挑战背景下对人格自我同一性所进行的新形式、<WP=278>新观点的讨论,进一步引伸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解答。论文的第四章探讨了构成人格自我的三重价值——自我价值、客观社会价值和绝对价值,说明了这些价值各自的内容,以及这些价值相互之间的关系。把人格价值的理解置于人的绝对价值观之上,这是以往所做不多的工作。在第五章中,我们转向人格自我的实践研究,把主体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人格实践看作是人格本质与价值获得实现的中介,并把自由问题看作是这种研究的最高问题,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人格实践的终极理想。并对当代中国的人格文明建设做了一些的批判性分析思考。从而使我们的研究落实在时代的最敏感、最需要理论铺垫的现实问题上。我们期望这篇论文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和目标:这篇论文不可能把人格自我论研究领域中的所有问题和智慧都一网打尽,也不可能在总体上和在每一个局部问题上都能完成至高无尚和准确无误的真理。但我们至少尝试了在人的个体问题研究中达到某种超越和突破。这种理论观念上的推进也许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时代每一个公民的人格自我观更新,为全社会的人格自我文明建设,提供出一些既有相当理论深度,又能实践地催人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同时也能为本人的进一步研究和其它学者的相关思考有所增益。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韩礼德的语言研究模式,对中国学生所写英语议论文、记叙文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法在我国英语写作课堂上的运用问题。 作者对60篇学生作文进
水资源管理中的综合评价技术是研究水资源与社会、与经济、环境协调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国内外学者对综合评价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