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医疗制度与政策》是一部社科类的文本,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各个时期医疗制度的结构,并通过与欧美等国的对比,揭示了日本当今医疗制度的弊端,并对今后日本医疗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和展望。笔者参与了本书序章和第一章的翻译工作(译文预计于2016年10月出版),本报告是对此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希望能为笔者今后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从整体上看,《日本的医疗制度与政策》一书具有社科类文本的两大特点:一方面其内容涉猎广泛、专业性强,行文严谨,逻辑严密;另一方面,它还兼具科普意义,故而语言风格流畅朴实,通俗易懂。与之相对应,译文就应该体现出严谨性和可读性的统一。而奈达的二元“对等”理论中所探讨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这两大原则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帮助笔者把握好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平衡。因此本文将运用奈达的“对等”理论从整体上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指导和分析。在具体的翻译策略方面,本报告借助了相关翻译家的理论和观点,从专业术语的翻译和句子的翻译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术语方面,首先探讨了术语翻译的可译性问题,以此阐明社科类术语翻译的困难和限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日汉翻译的特殊性,对术语进行分类,总结出了三种术语翻译的方法。这一部分还将结合上述两大“对等”理论,辅之以《日本的医疗制度与政策》序章与第一章中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实例,来对这三种术语翻译方法进行论证,进而探索相关类型术语翻译的策略。句子方面则以分析长句和比喻句的翻译为重点。从语言层面上,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难以达到绝对的“形式对等”,因此对于长句,笔者采用了调整语序、拆译这两种方法,摆脱日语结构的束缚,以求实现“动态对等”,保证译文的可读性。而从文化层面上,由文化的不对称而产生的翻译困难在比喻句中尤为明显,中国读者难以通过比喻的字面意义,联想到其内在涵义,因此对于比喻的翻译主要采用了补译的方法,用中文再现其内在涵义的同时,也避免了原句日本文化元素的流失。总体上笔者借助了奈达的“对应”理论把握了本次翻译的基本方向,而对于翻译中的具体问题,本文还采用了如卡特·福德、许钧等的翻译家们的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力求找到最合理的策略来解决翻译中的各问题,做到用词精准,语言平实易懂。通过翻译实践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追求更完善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