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的高度。具备“真实”与“公允”特征的、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公允价值会计能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将逐渐取代历史成本会计。本文主要阐述公允价值层次及其输入值相关概念,并结合估值技术进行应用示例。另外,深入研究公允价值层次及其输入值的审计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建议。公允价值层次及其输入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骨骼对整个公允价值计量的构建起着关键性作用。公允价值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动态地落入不同的公允价值层次中,会计人员应当据此选择相应的估值技术(单一或综合应用多种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进行不同程度地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向信息需求方提供不同程度信赖度(第一层次信赖度最强,第二层次次之,最次为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信息。充当市场警察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审计在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从外部夯实公允价值信息的可信赖度。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审计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审计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核心的环节在于审计管理层形成输入值的过程,起点在于识别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输入值的形成来源不仅仅包括数据也包括管理层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会使用的假设。第三层次输入值的审计难点就在于审计内含在输入值当中的关于风险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