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病。乙型性肝炎流行范围之广、发病率之高、危害性之大、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差,复发率高,因为病毒的变异性比较高,而且抗病毒药的副作用也不少。近年来中医药对乙型性肝炎的机理研究及辩证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现代医学家对慢性病毒肝炎很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故临床治疗该病上尤应重视清化瘀毒。目的: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观察,明确中药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性肝炎湿热瘀毒证能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损伤、防治肝纤维化及癌变,从而提高临床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进行临床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对象,入组4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西医拉咪呋叮每次l0mg,1次/日结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甘草、枳壳、白芍、丹参、虎杖、垂盆草、鸡骨草、蛇舌草、田基黄。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每次10mg,1次/日。六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总体疗效分析:治疗组20例,完全治愈2例(11%),部分有效18例(90%),无效0例(0%),总有效率90%;对照组20例,完全治愈0例(0%),部分有效8例(40%),无效12例(60%),总有效率为4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中ALT、AST、TBlirubin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毒定量数值经t检验,P<0.05,提示两组的病毒定量明显差异.结论:清化瘀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获得较好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是一种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