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重组和替代。本文通过对新市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明确了影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建立驱动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本文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内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市区城乡结合部的划分,确定其范围,包括大马坊乡、南奇乡、颉庄乡、富昌乡、韩村乡等五个乡。然后通过GIS技术对新市区城乡结合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得到了研究区两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后面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结论: (1)通过新市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可以得到新市区城乡结合部200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包括数量变化、区域差异、空间变化三方面。 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来看,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依次为:未利用地>园地>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水域。耕地、园地、林地以及未利用地属于减少型,其它用地类型属于增加型。其中未利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动态变化指数为-14.26,水域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小,变化指数为1.17。 从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来看,新市区城乡结合部的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大致的空间格局是:北部和东部(新市区城区)周边相对变化大,西部和南部相对变化小。 从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变化来看,新市区城乡结合部内各地类之间相互转移其突出的特点是耕地、园地以及未利用地呈大面积、多方向式衰减,建设用地不可逆性快速扩展。 (2)利用新市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新市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新市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化和城镇化三方面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新市区城乡结合部耕地变化与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