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营利组织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对以基金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的质疑声几乎从未停止,媒体时常爆出非营利组织存在违规行为。非营利组织能否赢得社会公众一如既往的信任是非营利组织能否继续维持运营的关键。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社会审计可以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取信于公众提供合理保证,那么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让公众更方便地从审计报告中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就成为了研究者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收集我国对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法规与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计划、程序、步骤与具体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审计为研究案例,分析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也将美国红十字会的审计案例作为参照,希望能向美国等已经进入较为成熟发展阶段的非营利组织行业学习非营利组织审计的相关制度建设和具体实践经验,从中寻找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实际发展情况的审计制度建设方式。通过对比,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审计在面对复杂繁重的审计任务时现有的审计资源不足以满足需要,非营利组织社会审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效果未能理想实现。因此非营利组织审计并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审计报告也未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因此应当从制度建设和经验借鉴等方面入手,转变非营利组织社会审计的工作重点,在审计过程与审计报告中体现社会公众作为报告使用者所关注的信息,构建"三位一体"的审计免疫系统,令审计结果产生作用,从而更好地帮助社会公众作出捐赠决策,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