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生命力的表现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它既造就了艺术作品的不朽,也成就了艺术家灿烂的艺术生命。自文艺复兴将艺术拉下宗教的神坛以来,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关注生存,关注情感,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但凡在美术史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大师,其艺术无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在这其中培根和弗洛伊德是与众不同的两位,他们特立独行,不为潮流所影响,在偏离主流的道路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对生命和真实的领悟。本文以再造与表现为题,将培根与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进行比较,通过对两位大师艺术创作过程的整体剖析,对他们的艺术作品的解读,以探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何呈现出相同的内涵和特质。从结构上看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培根和弗洛伊德出现前后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由现代主义思潮主宰下的西方艺术世界,通过论述整体的时代潮流来对照两位大师与众不同的艺术观念和风格特征。第二章主要从培根和弗洛伊德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角度把握两位大师艺术生涯的整体面貌。培根生于1909年,与父亲糟糕的关系和自身性取向方面的问题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大战留下的战争阴影和创伤,这些经历既造就了培根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也被他融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从早期的恐怖和暴力到后来的孤独、晦暗,培根一直在寻找和表现内心的真实。弗洛伊德生于1922年,比培根小十三岁,因为其犹太人的身份,自幼从德国移民到伦敦定居。弗洛伊德早期受安格尔的影响画法细腻繁复,力求表现常人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后受培根影响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画风粗犷强烈,极具表现力,逐渐形成了十分固定的个人绘画语言。第三章为本文核心章节,从三个方面对培根和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进行比较。首先以两位大师的观看方式和素材来源作为出发点,培根取材于各种图片、照片以及现成印刷品,依靠内心的想象并且在严格的自律范围中将这些素材进行重塑。弗洛伊德则一生坚持写生,执着于对现实的人和事物的观察,并将观察深化为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全方位的审视。其次分析比较两位大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培根与弗洛伊德的创作方式大相径庭,如同加法与减法一般处于两个极端,培根作画极快,简化画面,利用即兴的笔法营造虚构的人物和空间,而弗洛伊德则常常用数月甚至数年完善一幅作品,将所观察到的物象以厚重的颜料不断地堆积于画布之上。最后分析二人在艺术本质上的共通之处,即两位大师对真实的追求和表现,对生命的特质的领悟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