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国的地理课程改革都注重将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置于突出位置,其中,地理信息素养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培养中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可以使中学生掌握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地理学习方式,实现地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终生学习的教育目标。本研究试图在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下,以此次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借鉴信息素养的理论成果,采取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学的交叉融合,运用文献阅读法、分析比较法、逻辑思维法和理论探索法等方法研究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及其培养问题。本文首先对信息素养和地理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指出目前地理信息素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地理信息素养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框架。本文提出地理信息源的定义,总结了基础教育阶段常见的几类地理信息源,按照不同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指出其各自的特点。本文认为,地理信息素养即是指学习者在主动利用信息资源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信息知识、地理信息意识与品质和地理信息能力等三个具体培养内容。从地理信息素养的具体培养内容出发,提出了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标准,即扎实的地理信息知识、强烈的地理信息意识与良好的地理信息品质和出色的地理信息能力,并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标准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