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肝移植受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2、从生活质量的各维度探讨分析,描述肝移植受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出院后的生活质量;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影响肝移植受者(以下简称“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确立提高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8月前在福州市2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康复出院的1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深入探讨他们接受肝移植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结果:1、患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患者认为最佳的生活质量应包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经济殷实、工作顺利。患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跟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系有密切的关系。与自己过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进展的可能性相比的患者,所感受的生活质量是积极而满意的;而与整体水平较高的正常人相比的患者,总能发现自己生活更多缺点和不足,也就导致更低的生活质量。2、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分析:⑴身体状况方面:①移植手术前,患者生理上的不适感来自疾病所带来的各种症状和体征;②移植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来自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带来的身体问题。⑵心理状态方面:①移植手术前,患者的体验以负性心理为主,包括求生、自责、焦虑恐惧、自卑、绝望等;②移植手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同时包括正性心理与负性心理:其中正性心理包括平和、乐观、感激等;负性心理包括沮丧和失望、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等。⑶独立能力方面:①移植手术前,患者未提及独立能力问题;②移植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基本恢复,但部分患者受疾病与手术影响,出现角色独立性缺乏、自我控制受限。⑷社会功能方面:①移植手术前,在肝病代偿期,患者的社会功能与正常人相近;当肝病进展到失代偿期时,患者的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均无法满足,需要依赖他人生存,失去了独立能力,主观感觉低下;②移植手术后,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良好、重返职业生涯的患者拥有更满意的生活质量。⑸生活环境方面:①移植手术前,肝病患者在漫长的求医历程中健康状态每况愈下,同时还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②移植手术后,患者依然存在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且娱乐文化生活也比较匮乏,但健康习惯较术前有了很大的提高。⑹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方面:研究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性质的精神寄托,包括宗教信仰、自我信念、运气和科学技术。结论:1、肝移植受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比术前疾病状态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正常人相比还有所差距;生理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独立能力实现程度、社会支持水平、经济支付问题是影响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的结果对护理工作的启示:生活质量研究可作为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有效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肝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重视对患者移植全程的心理护理;配合医师做好患者移植前后的生理状态调整;提高患者的综合自理能力;帮助患者获得家庭及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