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编是对原作品的一种再创作,这种二次创作的基础正是那些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红色经典电影”传递出的视觉信息在当代仍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改编者依托“红色经典电影”的品牌效应,试图通过二次创作的手段赋予“红色经典电影”新的生命力。从”红色经典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叙事媒介和叙事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上中国电视剧市场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些改编剧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商业味道。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在改编过程中要尊重不同的媒介之间的传播特性,做好从电影文本到电视剧文本的时空对接,解构出传统主流价值观,建构出新的美学空间。通过对”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受众的深入访谈,分析“红色经典”从电影到电视剧观众的受众心理需求的转型,从而探讨“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市场需求,评判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笔者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对于“红色经典”概念的界定。在第二部分论述了“红色经典电影”到“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传播环境的转型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受众进行分层结合深入访谈的材料总结出当今“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受众的观影心理诉求。第四部分结合相关电影和改编剧文本探讨了“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叙事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新时代“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叙事特点,分别从情节设计、正反面人物的塑造、叙事语言的突破以及故事时间的叙事特点四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五部分就“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价值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试图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转变的角度出发,透过改编剧中的“变”和“不变”,评判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以此来为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剧找到行之有效的借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