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在公路交通发展中的落实,公路发展的均衡性受到广泛的关注。高原山区区域之间地形条件、地理区位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公路网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极易造成社会经济的发展“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不均衡发展局面,同时高原山区又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和资源丰富”为一体的地区,经济“潜在价值”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巨大,但国内传统的公路网规划往往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潜在价值”的存在,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论文在考虑高原山区社会效益和潜在经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公路网现状均衡性评价分析,探寻公路网均衡发展模式,并为我国公路交通政策和公路交通规划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指导。论文基于高原山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经济学和教育学中的均衡性概念,考虑地形、单位里程公路建设成本等因素,首次提出公路网均衡性基本内涵与特性。同时,考虑到相同规模的不同交通设施的服务特性不同,服务能力差别较大,论文选取高原山区不同技术等级公路和沿线相应的节点,建立高原山区各等级公路等效里程地形修正系数与地形起伏度的回归关系模型,以二级公路为标准确定了高原山区公路网等效里程的计算方法。在路网规模均衡性分析与评价方面,通过对影响交通路网规模的经济、人口及区域面积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论文首次将潜在经济价值进行量化列入计算指标,应用基尼系数法从人口、区域和经济发展三方面对不同区域之间公路网发展进行均衡性分析,并采用差距系数法对各子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在路网布局结构均衡性评价方面,论文从路网技术性能、交通运行性能和社会性能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公路网布局均衡性的评价思路,应用单项指标分析法、赛尔指数法、不均衡指数法对公路网布局结构均衡性进行了评价,同时,考虑到建立在低水平上的均衡与高水平上的分配不均其稳定性是不一样的,论文应用三角形稳定系统理论首次构建了公路网布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应用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公路网布局结构发展的稳定程度;并将公路网均衡性研究放置于综合运输体系大背景中,对公路网综合密度离散系数值进行合理分析,提出高原山区综合运输体系下公路网均衡性评价方法。在公路网均衡性发展的模式研究方面,论文首次提出了基于均衡理论的各子区域间公路网规模配置方法。对各子区域的规模进行横向调配,形成趋于均衡的路网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路网等级结构;建立了基于重要度一不均衡影响度的路网布局模型,在传统节点重要度算法中引入不均衡影响度指标,计算各子区域之间吸引度,进而得出了各子区域间公路网布局均衡发展模式。为了使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性,论文依据公路网三角系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计算各子区域稳定发展的边长,进而提出公路网布局结构各单项指标发展建议值。论文以云南省十六个地州市公路网发展为实证,分析了云南省公路网发展现状,对云南省公路网均衡性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从公路网规模、布局结构方面提出了云南省公路网均衡性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