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够作为一种缓冲焦虑的机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保护作用。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社会行为结果进行推断和解释原因的过程,内外控归因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减少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广泛综述与评价国内外有关自尊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即探讨我国大学生自尊结构、发展特点以及与归因方式间的关系。首先,本研究对自编的大学生评定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采用最新的LISREL技术手段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了大学生自尊的结构。其次,运用问卷法,对1104名大学生自尊发展特点进行定量研究,以探讨其年龄、性别,以及大学生不同群体自尊发展特点。最后,采用自编的自尊评定问卷和Lef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Maltiattributional Causality Scale MMCS),对大学生自尊发展与归因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研究者科学分析和了解大学生自尊的测评工具。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自尊结构包括四个因素: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外表感;四因素相关模型具有合理、有效性。3.大学生自尊随着年级的增长呈发展趋势,但年级差异不显著;其中,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随着年级的增长呈“波浪式”发展,且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自尊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归属感维度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生得分高于女生。4.文科生外表感维度得分高于理科生,性别差异显著;独生子女重要感、归属感、外表感和自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重要感、归属感、外表感和自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以及自尊总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5.大学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归因均表现出明显的内控倾向,并且着重于努力因素,相对忽视能力因素。大学生的自尊与学业、人际关系各方面的归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归因方式对大学生自尊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