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国内外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我国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合陕西实际,研究分析了陕西农业区域开发的潜力、模式和理论问题。为陕西农业资源开发以及西部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供农业区域开发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一、农业开发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剧增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大量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投入。导致资源与能源的贫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物数量不足,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食物供应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与需求的双重约束。加入WTO后,农业面临国内市场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迫切要求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此同时,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西部农业开发刻不容缓。 陕西位于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位,南北狭长,具有西南、西北两种不同的地域特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联南进北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代表性。解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二、三、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稳步发展,食物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历史悠久灿烂,人文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发达,人才集中;矿产、生物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可观。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程度低,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生态环境恶化,恢复重建任重道远;民营经济薄弱,国有工业包袱过重,自我开发能力不足。这些决定了陕西农业开发、发展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二、陕西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开发潜力不大,区域间、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在时间空间的循环转化规律,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和量子效率概念、生态区域法、水分限制作用;线性规划函数、趋势外推和灰色预测等模型,预测、推算出陕西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开发潜力。 陕西土地光温生产潜力较大,现实开发程度为28.8%,可开发潜力646kg/mu,,在70%以上。其中关中平原和陕南川坝地最高,在1024kg/mu以上;长城沿线风沙区和秦岭山区最低,亦在804kg/mu以上;气候(降水)开发潜力为604kg/mu,已开发程度43.4%,可开发潜力341kg/mu。最高的渭北旱原为478kg/mu,长城沿线风沙区最低仅135kg/mu;饲草载畜量开发程度78.1%,可开发总潜力698.68万羊单位。天然草地除陕南外,关中陕北已严重超载,开发潜力在关中、陕南作物秸杆,为862.42万羊单位,开发重点是农区秸秆畜牧业。 陕西耕地土壤作用对生产潜力的阻滞值远远大于水分,平均为772.12kg/mu,现生产潜力已开发程度达91.13%,可开发度不到10%;人口投入生产要素中,化肥投入量和有效灌溉面积贡献较大,且化肥投入量的贡献为0.3109,大于有效灌溉面积的0.2977;在现阶段生产力和社会条件下,陕西主要女的肉、丑、奶综合生产能力已这“十五”末的目标,温饱同题基本讶决。 从市场容量看,陕西主要仑物冲粮、肉、分奶在近期光内审场供大于束,市场需术洛力不大,但地区间,品种冈余侠不均。陕西大米有缺口,立米剩余,小麦区城问有差异;一类、奶类、俞凄基本上供大于束,地区间差异公大,肉奥缺口在西安、渭南、成阳、延安;奶奥侠口在汉中、安康、商浴;禽耍缺口在榆林、延安、们川;由于人口的大多数是 居民,收人水平妖且实物收入比重大,加之光内农民人均炖收人差距悬殊,购买力有限,审场开发洽力不大。陕西玉朱、禽蚤、竿果号在目内占有一定的审场,年奶量分别为 8亿公斤,240万吨和20万吨。特色在盲产品在东南亚、日本、妓歹汾有一定卞场。1999年出口小杂粮二万吨,秦川肉半4000吨,辣*干皿万吨,其它蜂蜜、药材、食用茵出p4上万吴元的有10多秆。固地创宜合理开发,可达到亨半功倍的效果。 三、巴立资目忧化配辽开发板式,实现农业可持 展 在方达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依捂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列,充分发挥陕西区域优势,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抒在业结构的战咯性训共,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在业模式。 在业发辰战略摸式:抓住西部开发的历丈机迅,解放思想,实才术是,勇于创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和防束为依托,以在业经坏结构战略性们公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衣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目标,优化资源配里,迟耕还 苹,稳粮、扩油、增莱、优果、兴牧。 在业区域开发板式:一是土地责源配王模式。有计划地遣年遣讲乃度以上的坡耕地和低产田,5林还牧,10年迂耕 2000千公顷,使耕地面积稳定在 32o千公顷,森林覆益率达到 45 %左右,4地覆益率达到 21.5%,治理水土流失9.79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 91%。H是园地优化&正模式。稳定优化苹呆、材桔等果类和茶叶,发展加工品种、质量安全品种和小杂果,使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这到3.8%。三是言牧业优化配!模式。以草食盲牧业为主,重点发展农区秸秆畜牧业;以秦川内牛为特色,发展肉半、奶半、奶山羊生产。 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