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助人行为一向被大家所推崇,但是过去对于助人行为的研究,国内多集中在道德品质领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在已有的助人行为研究中,多是以被试的外显助人态度作为衡量被试助人行为的指标,进而研究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在测量中所表现的态度与实际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加上助人行为本身会受到社会赞许性因素的影响,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助人态度对于助人行为预测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将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来测量被试内隐助人态度、外显助人态度、助人行为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深入访谈的方式搜集影响助人行为决策过程的资料,期能建立助人行为决策过程的初步模式,为以后助人行为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一从内隐、外显、行为三个层面测量被试的助人态度与助人行为,旨在测量当代大学生助人态度与助人行为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内隐助人态度、外显助人态度对助人行为的预测性。研究二在考虑被试意愿的前提下,结合研究目的,从研究一中选取三名被试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探究影响被试助人行为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外显助人态度与助人行为存在一致性,能有效的预测助人行为,内隐助人态度与助人行为不存在一致性,不能预测助人行为。(2)我国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倾向自我是助人的,而他人是不助人的。(3)在不同的助人场景下,被试的外显助人倾向不同。(4)施助者自身因素:价值观、助人理念、身心状况,影响助人行为。(5)受助者的自身形象(外貌、衣着、语言表情、态度)影响助人行为。(6)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亲密关系程度会影响施助者的助人行为。(7)助人环境(时间、地点、旁观者态度)影响施助者助人行为。(8)助人事件的性质(事件发生的原因、紧急程度、是否公平)影响施助者的助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