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对改进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开始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在其GDP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但身处西南腹地的四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还较低。基于此,研究四川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集聚概念界定后,从整体规模、吸纳就业、经济贡献、固定资产投资等视角对四川生产性服务业现状进行描绘;基于行业与地区视角,运用空间基尼系数(G)和区位熵(LQ)指标对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进行测算;探讨了影响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六大因素:制造业集聚、教育水平、城市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并借助Stata12.0软件对2006-2015年四川21个地市州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从行业视角看,四川生产性服务业存在集聚现象,但是集聚水平不高,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水平最高,而金融业集聚程度最低。从地区视角看,四川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成都、攀枝花和绵阳集聚程度较高,而其它地区集聚水平较低。从影响因素看,制造业集聚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批发和零售业的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集聚;制度环境阻碍了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集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有显著负效应。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五点对策建议以提升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一是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四是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五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其他文献
期初教研,三年级的教师坐在一起研究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不难,理解不易。”教研组长首先发出感慨。“什么意思?愿闻其详!”我觉得组长
期刊
晚清以降,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中国知识人,共同经历了一段可以名之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旅程,以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为凭借,汲引足可激荡多样思
没有商业利益时,谁都不管,国家把它当包袱给地方,地方又给下面的区、乡。当这个已经混杂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公共事业出现问题时,却发现圆明园已陷入了一个治乱循环
随着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的进行,细胞癌变的内容已经编入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然而由于癌基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些概念的区别与
“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学习迁移理论,理论根源深厚,其内容和方式应用于高职教育综合实训迁移活动中对于改变高职传统应试教育现状,提升
氢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近年纷纷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全球主要的制氢方式有天然气重整、重油重整和煤气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