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对在临床上应用40余年的黄肝煎剂进行颗粒剂转化研究,对处方中饮片进行质量控制、提取工艺及制剂工艺优化、建立颗粒剂质量标准、考察颗粒剂稳定性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为黄肝颗粒剂的研制开发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1.根据2010年版药典,对处方中饮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控制饮片的质量。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及龙胆苦苷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2.将辅料与浸膏粉配伍筛选制粒条件,以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颗粒。 3.在制剂的质量研究中,建立黄芩、黄柏、龙胆薄层鉴别方法,HPLC法测定黄芩苷、龙胆苦苷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建立黄肝颗粒剂质量标准草案。 4.颗粒剂的稳定性研究中,将颗粒放置在室温条件下6个月考察其变化。 5.以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为模型,考察颗粒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结果与讨论: 1.处方中饮片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均符合2010年版药典。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对提取率的影响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其中提取时间对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次数为2次为最优提取条件。验证实验表明此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切实可行。 2.筛选制剂的处方为甘露醇:乳糖:滑石粉:干膏粉(6:3:1:10)加入75%乙醇制粒,测得其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等均符合药典标准。 3.采用TLC法鉴别黄芩、黄柏、龙胆,供试品溶液色谱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对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溶液无此斑点,建立了TLC鉴别方法。HPLC法测定黄芩苷、龙胆苦苷小试颗粒平均含量为8.37%、1.76%,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RSD小于2.0%,且溶液在48h内稳定,龙胆苦苷、黄芩苷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在此色谱条件下峰型、分离度较好,建立了黄肝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4.在制剂稳定性的考察中,6个月内的样品初步稳定性良好。 5.黄肝颗粒(高、中剂量组)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测定给药组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含量;肝匀浆中MDA、SOD、GSH、GSH-Px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其病理切片可明显看出给药组肝组织形态结构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 处方中的饮片均符合2010年版药典规定,颗粒的检测结果均表明提取及制剂工艺均符合大生产、质量可控、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保肝作用显著,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