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胃癌[2-3]等疾病密切相关。在世界范围内H.pylori感染者占比高,虽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有发展为上述疾病的可能,但此发展方向是不可预料的,因此,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H.pylori cagA的存在有助于其在胃上皮的定植和炎症因子的释放;vacA的存在有助于其定植的持久性和炎症反应的加重。H.pylori持续感染可引起炎症慢性持续、细胞信号转导的失调,过程中可诱导产生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自由基、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此过程使疾病发展为CAG和胃癌等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另外,据调查,人们饮食中大多数含盐量超标,然而高盐饮食会对胃上皮造成损伤,导致胃小凹增殖、壁细胞减少,增加了 CAG的患病风险,其中增殖与凋亡失衡使疾病发展为胃癌,高盐饮食亦可促进H.pylori的定植。CAG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然而二者均与H.pylori、高盐饮食高度相关,为防止CAG发展为胃癌,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时对CAG进行诊治极为重要。涉及标准的近交小鼠品系(包括C57BL/6和BALB/c),近交系C57BL/6小鼠较其它品系小鼠易于H.pylori定植。雄性小鼠显著比雌性易于H.pylori定植[4]。且H.pylori SS1可定植于C57BL/6小鼠[5]。本实验将使用近交系、雄性C57BL/6小鼠、H.pylori SS1菌株、高盐饮食,建立H.pylori、高盐相关CAG模型,并用此模型探讨胃泌素-17(Gastrin-17,G-17)对筛查CAG的应用价值,比较模型中炎症因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变化,并对后期CAG的治疗提供相关模型,以利于防止CAG发展为胃癌。材料与方法选取SPF级,体重22~24g,5~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盐组)、C组(H.pylori组)、D组(高盐+H.pylori组)四组,每组10只,分别对各组进行灌胃处理,H.pylori选用悉尼菌株(SS1菌株):A组:使用超纯水灌胃小鼠,每只0.3mL·次-1·天-1。B组:每只小鼠给予1.8%的Nacl溶液灌胃,0.3mL·次-1·天-1。C组:使用1x109CFU/mL H.pylori菌悬液灌胃小鼠,每只0.3mL·次-1,隔1天1次,共6次。D组:使用1.8%的Nacl溶液+1x109CFU/mL H.pylori菌悬液灌胃小鼠,方式同B、C组。实验时,全部小鼠灌胃前的12h撤去饲料,灌胃后2h仍饥饿处理,后喂食饲料,实验期间自由饮水。分别于第16周末、第24周末各组处死5只小鼠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H.pylori定殖情况、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G-17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胃黏膜H.pylori定殖情况:尿素酶实验:16周末,A、B组显示阴性,C、D组显示阳性。24周末,各组小鼠胃粘膜H.pylori定植结果与16周末无异。免疫组化:16周末,A、B组胃粘膜均未观察到H.pylori定植,C、D组小鼠胃黏膜均可观察到H.pylori定植,24周末各组小鼠胃粘膜H.pylori定植结果与16周末无异。2.小鼠体重变化:第2~18周,B、C、D组小鼠的体重均与A组比较减低不明显(P>0.05);第20周时B、C组小鼠的体重与A组比较,虽有所下降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D组小鼠的体重与A组比较,下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第22~24周,B、C、D组小鼠体重均较A组下降显著(P<0.05)。3.小鼠胃病理组织学变化:肉眼观察:第16周,A组小鼠胃粘膜呈橘红色,皱襞走向规则;C组小鼠胃黏膜较A组色泽变淡,皱襞走向不规则;B、D组小鼠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走向不规则、变浅。第24周,可见A组小鼠胃粘膜与16周比较未见明显区别;B、C、D组小鼠胃粘膜色泽发白,皱襞走向不规则、变得低平。HE:第16周,A组小鼠胃黏膜上皮连续性完整,腺体排布密集、规律,无腺体厚度变薄、宽度变窄,固有层偶见炎细胞浸润;B组小鼠胃粘膜上皮不连续,黏膜变薄,腺体分布变得稀疏、轻度减少,可见有少许炎细胞浸润;C组小鼠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破坏,腺体分布、数量未见显著异常,可见有炎细胞浸润;D组小鼠胃黏膜变薄,腺体变稀疏、轻度减少,排布杂乱,腺管扩大,固有层可观察到炎细胞浸润。第24周,A组小鼠胃粘膜与16周无显著改变;B组小鼠胃黏膜上细胞有破损、黏膜变薄,腺体分布稀疏、中度减少,浸润的炎细胞量较16周时稍增多;C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不连续、黏膜变薄,腺体分布稀疏、轻度减少,少许炎细胞浸润;D组小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遭破坏、黏膜变薄,腺体分布稀疏、中度减少,腺管扩大,炎细胞浸润数量较前增多。黏膜、固有层厚度:第16周,与A、C组相较,B、D组小鼠胃黏膜层、固有层厚度变薄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第24周,与A组比较,B、C、D组小鼠胃黏膜层、固有层厚度显著变薄(P<0.05)。炎症评分:第16、24周,A、B、C、D组间慢性炎症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A、B组相较,C、D组活动性炎症评分升高,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4.小鼠血清G-17水平变化:第16周,与A组比较,B、C、D组血清G-17均升高不显著(P>0.05)。第24周,B、D组血清G-17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5.小鼠血清IL-8水平变化:第16、24周,C、D组血清IL-8均较A、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高盐可加快CAG模型的建立。2.G-17于CAG的初步筛查有一定应用价值。3.H.pylori可影响胃部炎症水平变化,高盐饮食不明显影响炎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