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对2011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同性恋门诊梅毒干预项目投入的成本、获得的效果和效益以及产生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价,为指导梅毒防控、合理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以及卫生管理循证决策提供卫生经济学证据。方法:应用Treeage2011软件建立决策树模型计算2011年首次前来项目门诊就诊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分别在开展项目和未开展项目下预期产生的成本和获得的效果和效益,并以未开展项目作为空白对照对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包括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和成本效益比(CBR),最后对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可变性分析。模型参数来源于成本调查、项目记录、文献回顾和专家估计等。结果:1.2011年,首次就诊的MSM为730人,梅毒检测阳性率为14.20%;项目总成本为32.93万元(机构成本占87.49%,个人成本占12.51%),比未开展项目多投入总成本(△C)14.89万元但节省个人成本13.93万元;与未开展项目相比,项目多发现并治疗梅毒病例(△El)43例,避免梅毒传播(△E2)297例、避免三期梅毒(△E3)13例并挽救DALY (△E4)175.10个。2.2011年项目每多发现并治疗一例梅毒病例、每避免一例梅毒传播、每避免一例三期梅毒和每挽救1个DALY所增加的成本分别为3431.00元(ICER1)、502.89元(ICER2)、11469.23元(ICER3)和850.20元(ICER4);项目成本效益比(CBR)为56.57,产生净效益1829.83万元。3.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5个指标(ICER1-4和CBR)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为2.02-3.10并且未发现阈值。概率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具有90%可接受性时4个指标(ICER1-4)对应的支付意愿分别为7700元、15000元、25500元和1950元。4.可变性分析结果显示,每年首次就诊人数从300增至1500人,CBR从28.30增至88.10;首次就诊人群梅毒感染率从0.05增至0.20,CBR从31.57增至66.78;在低求医比例和高危险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的人群中开展项目的CBR为220.08,而在高求医比例和高危险性行为发生比例较低的人群中开展项目的CBR为10.62。结论:1.2011年项目通过为730名首次就诊的MSM提供免费的行为干预、梅毒检测和转诊治疗等服务,对该人群的梅毒防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包括多发现并治疗梅毒病例43例、避免297例梅毒传播、避免13例三期梅毒发生和挽救175.10个DALY。2.2011项目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是一项由政府主导投入最终就诊者和社会受惠的公共卫生项目。2011年项目总成本为32.92万元并节省个人成本13.93万。项目每投入1元可获得56.57元的效益并产生净效益1862.76万元。3.通过增加项目门诊年首次就诊人次,吸引梅毒感染率高、求医比例低和高危性行发生比例高的MSM人群前来就诊可增大项目的成本效益。项目在深圳市其他区和MSM集中的大城市具有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