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导致的一种良性病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约为8.8%-31.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并呈进行性加重、月经量紊乱、经量增多不孕及贫血等症状,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目前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患者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证明,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一般)。近年来关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较多,提出了多种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学说,但目前尚未有一种学说能够确定哪些因素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随着对该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的不断进行,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目的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TEN、 CyclinD1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CyclinD1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二者在子宫腺肌病发生机制中的相关性,探讨PTEN、CyclinD1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子宫腺肌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途径。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子宫腺肌病且排除子宫内膜其他病变,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为实验组,其中子宫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增生期10例,分泌期13例;异位子宫内膜增生期15例,分泌期7例;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而切除的正常内膜20例为对照组,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期6例,分泌期14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TEN、CycliD1在各组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 CyclinD1两种蛋白在实验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均有阳性表达。2. PTEN的表达: PTEN主要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浆中表达。其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65.2%(15/23),31.8%(7/22),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位内膜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的表达低于分泌期,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增生期阳性表达率低于分泌期,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yclinD1的表达: CyclinD1染色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其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20),56.5%(13/23),68.2%(15/22),呈逐渐上升趋势。在位内膜中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CyclinD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于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PTEN表达与CyclinD1表达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585,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PTEN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1. PTEN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正常内膜与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说明PTEN低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2. CyclinD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CyclinD1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对CyclinD1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展与预后。3. PTEN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PTEN蛋白的缺失,促进了CyclinD1蛋白的过度表达,导致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