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SME Board)开市的钟声正式敲响,标志着中小板正式登录中国资本市场,开市首日首批8只新股在中小板挂牌交易,这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也为广大投资者打开了另一扇投资致富的大门。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创业投资机构也将有了新的退出通道。通过投资中小型的创新、创业公司,帮助它们不断成长壮大,完成在中小板的首次公开发行,并最终成功退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创业投资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顺利达到首次公开发行的目的,上市公司通常会粉饰相关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创业投资机构可能会起到认证、筛选与监督作用,从而降低或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另一方面,创业投资机构也可能起到躁动作用,此时将加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到底哪一方面起主要作用,仍值得深入探讨,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中小板适合于规模较小却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是创业投资机构的重点投资领域。本研究拟选取自2004年6月25日-2014年12月31日,中小板共733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作了相关处理后,最终得到有效研究样本为528家。本文采用改进的修正Jones模型来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然后加入关键变量创业投资(VC)与创业投资机构声誉(VCRE)分别构建两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创业投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有创业投资机构参与的上市公司以及有高声誉创业投资机构参与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会更低。这也表明: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认证、筛选与监督作用起到更为主要的作用,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操作上起到了很好的降低或抑制作用。此外,针对本研究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研究建议,并指出了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不仅要规范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行为,而且还要鼓励创业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到上市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中,以发挥他们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降低或抑制作用。同时,相应的监管层也有责任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