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习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抓住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自中国“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更是势不可挡。东北亚地区资源丰裕,基础雄厚,经济发展优势极为明显,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有利于整个亚洲形成更有效的经济合作体系,提高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地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习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抓住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自中国“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更是势不可挡。东北亚地区资源丰裕,基础雄厚,经济发展优势极为明显,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有利于整个亚洲形成更有效的经济合作体系,提高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为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在逆全球化浪潮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等新形势下,双边外交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因此,研究双边友好外交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外交关系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首先,本文结合国际直接投资四大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诱发要素理论,分析了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并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外交关系对OFDI的影响以及中国与东北亚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供了依据;其次,分析了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现状与投资现状;接着,通过文献梳理分析外交关系、高层互访、建交时间和友好城市对OFDI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政治风险的调节机制作用:良好的外交关系会促进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OFDI,高层互访、建交时间与友好城市都会推动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OFDI,而政治风险的存在,则会在中国对东北亚国家OFDI的过程中削弱外交关系的积极作用;最后,在实证分析方面,运用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基于外交关系的中国对东北亚国家OFDI的影响关系,接着分析了政治风险的调节效应,并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为了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使用了两种种方法——缩尾和调整样本期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结论是可靠的。通过文献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法,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双边外交关系与对外直接投资是显著正相关的,良好的外交关系有助于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双边外交关系越好,中国就会扩大对东北亚国家的投资规模。高层互访、建交时间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双边高层互访越频繁、建交时间越长,就越能够促进中国对东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二是东道国自然资源禀赋与对外直接投资成正比,中国更倾向于对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越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东道国市场开放度与对外直接投资成正比;中国货币升值是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三是政治风险的存在,会抑制外交关系对中国对东北亚国家OFDI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基于外交关系的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中国应加强双边友好外交关系建设,共筑互利共赢局面;其次,我国应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彰显大国担当;最后,我国应深化东北亚区域战略部署,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发展产业,不仅代表着一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扩大,2020年为7763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约30%,年均增长率为10.9%。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居世界前列,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也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与之相随的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约束、产业结构失衡、高污染物排放和绿色发展效率低下等环境问题,我国应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数字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传统贸易产业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数字贸易所蕴含巨大的绿色潜能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在贸易保护主义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的背景下,虽然全球经贸合作呈现萎缩状态,但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各个国家大势所趋。自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签署区域经贸协定不断增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持续出台,“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2020年,在世界货物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实现唯一经济正增长,及时复产复工,贸易投资保持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加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间接促进了21世纪区域主义的兴起,各国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安排。这一背景也激发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基于本国资源禀赋参加区域价值链的积极性。区域贸易谈判正在改变当今国际经贸规则,随着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增加,具体条款内容也在进一步细化。同时高标准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对各国(地区)争取有利的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地位,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水平发
在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科技以技术化、数据化和场景化趋势冲击金融秩序。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最大金融机构之一,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它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中间业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银行之间的竞争,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影响不只局限于替代效应,还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阶段,中间业务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从高速增长过渡到了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创新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但其创新具有高风险、周期长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导致其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意愿不高,经常发生融资困难。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突破了时空约束,让资源得到跨时空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从进入21世纪,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俄罗斯同属亚欧大陆的国家,地理位置毗邻,经济优势互补。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俄罗斯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较好,战略合作不断上升,贸易量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我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中俄贸易发展中,数字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完善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解决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村短板弱项。深入调研之后发现农户信贷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其中中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如中国机电产品对外出口额从2000年的103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4887亿美元,且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中国对外出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000年的42%增长至2020年的58%;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进口额从2000年的110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0126亿美元,但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进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
目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全球贸易服务化趋势明显加快,国际服务贸易正在繁荣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建立了全球人数最多、贸易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等优点于一身的自贸区。协定生效后,对创造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融资环境、推动国际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