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Hp的感染率较高。Hp感染作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可。尽管Hp感染胃黏膜特征性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炎症、萎缩、肠化,但不同人的Hp感染所致的炎症和萎缩,其程度与级别上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在预测个体胃部疾病发展上至关重要。然而,在不进行多点活检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普通白光内镜精确诊断胃黏膜炎症和萎缩非常困难。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强化观察表层黏膜微细结构及血管网的内镜成像技术。不同于普通白光内镜的红蓝绿滤光器,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谱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进行成像。结合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技术,能够清晰地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和血管类型,这种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及血管类型对于内镜的精准诊断非常有用,并且更接近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Hp相关性胃炎在内镜下具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既往研究也表明放大窄带内镜在预测Hp的感染及胃黏膜病理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放大窄带内镜成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首先对整个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普通白光观察。然后应用放大窄带内镜对87例患者的整个胃体部集合静脉、胃小凹、黏膜下毛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内镜下胃黏膜分型。对放大部位进行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下炎症分级、活动性、萎缩性诊断。胃窦部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进行14C呼气试验,判断有无Hp感染。进而分析放大窄带内镜成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慢性胃炎诊断的价值。结果:28例患者无Hp感染,59例患者存在Hp感染。放大窄带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分为四种类型:1)小圆点状胃小凹,周围环绕规则的黏膜下毛细血管网,规则的集合静脉(Z-0型,n=25);2)轻微扩大圆形胃小凹伴有不清晰或者不规则的黏膜下毛细血管网(Z-1型,n=21);3)明显扩大的椭圆形或者延长的胃小凹伴有不规则血管密度增加(Z-2型,n=27);4)具有分界线的椭圆形或者绒毛状的胃小凹伴有清晰可见的盘曲的血管(Z-3型,n=14)。所有的病例中Hp阴性的胃黏膜类型多为Z-0型,然而,Hp相关的胃炎在Z-1、Z-2、Z-3中均存在。在炎症分级、活动性和Hp感染方面Z-0型与Z-1、Z-2、Z-3具有明显区别。Z-3型在胃黏膜萎缩方面,区别于Z-0、Z-1、Z-2型。结论:1.Hp阴性的胃黏膜多表现为小圆点状胃小凹,周围环绕规则的黏膜下毛细血管网,规则的集合静脉(Z-0型)。Hp相关性胃炎多表现为Z-1、Z-2、Z-3型。2.Z-0型在炎症程度、活动性方面,轻于Z-1、Z-2、Z-3型。在胃黏膜萎缩方面,Z-3型明显区别于Z-0、Z-1、Z-2型。3.放大窄带内镜技术对Hp感染及慢性胃炎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为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以及胃黏膜的病理状态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提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