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抛开功利意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的思想理论、政治观点、道德理念,教育活动的重点在于唤起受教育者的情感认同,最终在其内心与先进思想意识形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深化内心体验,激发在思想层面的自觉性,体现到现实的言语和举止中。这就要求所唤起的情感上的认同,应该是快乐的,感性的,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认识的限制,是自由的。这种快乐、感性不是仅仅停留在受教育者感官的感知,还引发受教育者内心对快感的追溯以及对后续可能存在的愉悦产生期待,进而进行探究、创造和享受。仅仅是感官的愉悦只能止步于人们期许的快适,不能对事物以及事物所蕴含的表象以外的意义进行品评。在审美关系中,受教育者作为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对象不是外在世界普遍联系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环节,而是排除干扰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自我的对照和再现,继而完成从认知到接受到内化的过程。感知、移情、联想、理解在感性和理性间架起共通的桥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思想意识转变中朝向更深的层次迈进。本文借鉴美学及交叉学科相关理论,以美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借鉴的理论基础,美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主客体关系、审美关系构建、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全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七章。美学美育思想是在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美育的思想基础上,综合考察了西方古典美学美育理论、当代西方美学与现象学、心理学、解释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同时,美学美育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遵循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对立统一规律。除此之外,美学美育思想研究和发展也为其他学科的改善提供借鉴价值,审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性使美育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以应运和实施,使得美可以最大化地推动思想活动朝着预定目标发生与发展。美作为思想活动开展的环境和作为思想活动发生的引线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育视域下进行创新。创新是一种批判精神、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开拓精神、一种自主精神,也是一种冒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美育视域下施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适应多元文化语境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要解决跨学科理论融合、方法缺位以及理念冲突所带来的阻碍,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动作用。回顾我国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美育在陶养情操、促进思想修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是历史性地写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为美育的研究和开展提供了空前的利好环境。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的生活化所带来的审美活动的普及,也在硬件和软件上给审美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支持。与此同时,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也得到了全新的定义,将审美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肯定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受教育者在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两个主体间的沟通和交流都是通过审美关系的构建来实现的。审美关系具有的非功利性、情感性和普遍性,是将审美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审美关系的构建有利于美育理论和方法更彻底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在审美关系构建中要注重审美关系的非功利性与思政教育的目的性的统一、审美的多样性与思政教育的统一性的统一、审美的感性与思政教育的理性的统一。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它发端于人的官感上的观照,因为美的形式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和移情,伴随着想象的延展,主体与对象产生往复地交往互动,从而推动审美理解的形成。正是由于情感的渗透,才使得审美具有理性活动难以达到的实现深层次的意识转变的效用。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构建审美关系,需要教育者重视感性材料的运用,调整好审美距离,保障审美的非功利性,积极运用移情,培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引导受教育者完成审美感知向审美理解的过渡。清晰的审美构成要素分析为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对审美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期待型方法、直观型方法、移情型方法、联想型方法等方法。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为美育的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贯彻提供了保障。在实践中还要大力开展审美教育,将视觉艺术运用到审美对象的塑造中,积极挖掘与利用思想文化资源,多方位地推动审美关系的形成。除此之外,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离不开教育环境、社区环境和媒介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工作。构建以对话与交流为主旨的课堂文化、以感官体验为核心的实验室文化以及以参与互动为体现的社会实践文化的教育环境体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社区文化、以校训校风为指导思想的校园文化、以学生审美情趣为中心的宿舍文化的社区环境体系;不断创新媒介技术,构建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媒介评估化体系的媒介环境。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投射到美育理论框架里,分别就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将两者的理论体系交叉融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美学心理学、现象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有助于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师生把握美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具体工作中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实际效果,并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