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中期,出现了许多名臣诗人,欧阳修、王安石当然是其中的翘楚。此外,司马光、富弼等人,也应列入其中,虽然他们的诗歌没有达到欧、王的高度,但他们作为诗人群体,对诗史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从研究现状来看,探讨欧、王诗歌的论著不少,对名臣诗人中其他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探讨司马光历史观的成就也很多,而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司马光诗歌的成果尚未见到。欧、王的研究者多,这不以为奇,司马光诗歌的研究者甚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更高,掩盖了他诗名;另一方面可能是他的诗歌,总体艺术成就不高,不太有人注意。实际上,司马光的诗歌不但数量颇丰,诸体皆备,而且他的诗歌很能体现出宋诗的特点,并非平庸之作,此外,他的诗歌和他的思想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本文试以司马光的诗歌为着眼点,结合其思想,力求从诗歌与其思想的关系方面作一些初步探索。 全文由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 引言简述了本文写作的因由和意义。 正文分四个大部分。 一、司马光的诗歌与其诗学思想之关系。本部分结合司马光的诗歌,总结出了其主要的诗学思想是:诗贵有内容,有益于世;诗贵意在言外;赞赏复古派诗人;诗尚平淡,有意境。他的这些诗学思想也指导着其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儒家政教诗学的浓厚色调和正统观念。欧、梅为领袖的诗歌复古运动,以恢复“骚”“雅”为己任,强调“诗言志”、“贯道”,为宋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宋代文学的一部分。 二、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治国思想之关系。司马光作为北宋中叶的名臣之一,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身为重臣,他不但对朝中诸事予以密切关注和热心参与,而且还有其系统完整的治国思想,它们在其诗中被反复提及。细分起来,他诗歌中反映的治国思想有: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外交思想和用人观。其政治思想,诗中表达的最多,这既说明了司马光对政治的热衷,也从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文人政治对诗歌内容的影响。司马光诗中的经济、外交、用人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有益补充,也应有所提及。因本文把司马光定位为名臣诗人,而且其诗中的治国思想很丰富,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其人有一定借鉴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着力较多。 三、司马光的诗歌与其哲学思想之关系。宋代哲学发展繁荣,学派众多,司马光在哲学上也有研究。他的许多诗歌都表现出一种优游自得、乐天安命的韵 致,这一诗风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流露。作为理学家的早期代表之一,司马光与 邵雍、胡暖等交往密切,他们之间酬和唱答,这些诗中也可以反映出司马光的一 些哲学思想。司马光毕竟是封建社会的高层代表,他还企图通过加强伦理道德建 设,明确社会等级,使人人安命定分,以维护统治秩序,这一思想带有浓厚的封 建性,应当摈弃。他的诗中还有不少对教育思想的阐发,如应加强对青年人教育, 对百姓实施教化等,这些观点有一定现实意义。 四、司马光的咏史诗与其史学观点。 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可谓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故此处仅 以其咏史诗为对象,考察其史学观点。通过与其他诗人的咏史诗对比,可以看出 司马光的咏史诗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些诗既表达了他的历史观,也反映了他 对现实的态度。所以说司马光的咏史诗反映出的史学观和他治史的目的是一致 的,即“以古鉴令,资以治道。” 总之,以上是对司马光诗歌内容特质的考察,当然,司马光的诗歌中反映 的思想只是其思想中的极少部分,论述不可避免有疏漏之处,但本文力求寻找一 个新角度,通过对司马光诗歌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加深对那一时代的了解,期望 对我们这一时代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附录对司马光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简要概括。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司马光的诗歌虽不以艺术特色见长,然而 有些小诗也写得很不错,有一定价值,所以把这部分作为附录,收入本文。这些 诗歌的特点主要有:有些写景诗物象如画,笔调清新可爱;诗歌用语含蓄委婉, 而不乏质朴真情;诗歌富于理致情思,有较鲜明的议论化倾向。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唐代名相李德裕。他既是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文学家。他对于中晚唐历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由于身陷党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历来都引起文
市场化三十多年,国内报业既在顺应变化、追求变化,更被变化所裹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则、传播路径、传播方式,都在发生颠覆性改变。曾经的熟悉变成了一种陌生,曾
新沙×HF井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柏隆镇向阳村6组,是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布置在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上的一口开发井.设计井深3710米,以沙溪庙组JS23砂体为主要目的层.该井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九十年代女性写作题材的选择与表达,说明女性写作的实践意义、女性建构自己的文化空间和诗学,对人类文明的健康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女作家在“人
“饥饿”是一个伴随着人类历史全过程的生命现象,也是一个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文学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中,“饥饿”意象发生了多向度的意义更新,但它的焦点始终投向
米兰·昆德拉以其不同凡响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现代性世界中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执著而自觉的勘探。他受到二十世纪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存在论层次思考当下人的存在,但
本文考察的对象,是阿英(钱杏邮)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料工作及其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阿英除了留下大量的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论著,更在近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上做出了
王国维政治思想根植于其早年所受的儒家教育,虽然青年时代受过西学的冲击,但很快在新儒家、新东方主义以及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回归了儒学信仰。并运用西方哲学的理论对
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体现了作者迟子建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可以说是迟子建用文学方式呈现的体
该文以《新青年》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五四"现代话语是怎样形成的.文章认为《新青年》现代性突出地表现为人的确立,文体的创立,人的确立与文体的创立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