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是上个世纪末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关于这一代作家的命名、创作特质、书写征候的研究层出不穷。总体来说,以往对“70年代生作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70年代生作家”这一命名的探讨,二是对“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特征的概括。但一定程度上,这两种研究角度都存在某种偏颇:对命名的探讨多是指责以作家出生的年代来指认一个创作特色并不一致的创作群体缺乏有效性,但这些讨论又都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新的界定;在对“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特征的研究中,很多文章则以偏概全地将“70年代生女作家”等同于“70年代生作家”,忽略了对“70年代生男作家”的研究。本文将借鉴文化研究的方法,立足于本土当下的大众文化语境从两个向度上来考察“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一是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文学生产机制,体察、阐释“70年代生作家”创作现象的诞生、发展和演变,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外部的社会思潮文化阅读;二是从作家的性别构成、作品的题材等方面进行文本的细读,阐释其作品独特的审美经验。论文共分六部分。前言:概述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一章:论述中国市场经济下大众文化的特征,指出大众文化构成了“70年代生作家”创作的书写语境,并在其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文化渗透。大众文化对“70年代生作家”的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命名上。从“70年代生作家”到“美女文学”,“70年代生作家”的命名逐渐出现了内涵的窄化,而这正是大众文化操纵下纯文学杂志、文学评论家、文化媒体的合谋所造成的。第二章:阐释被视为构成“70年代生作家”主体的女作家的创作特质。第一节将卫慧、棉棉作为个案,论述大众文化在其走红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其文学书写中所表现出来的展示性、消费性。第二节论述大众文化的兴盛以及精英文化的式微使大多数“70年代生女作家”的创作走向了“边际”,她们的创作中有大众文化的流行元素,如欲望、性等,但更深层的却是表现出了对这些元素的穿越。第三章:阐释被遮蔽的“70年代生男作家”的创作特质。指出大众文化在其被遮蔽问题上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侧重从文学性的角度、从具体文本入手,解读这些作家的创作。第四章:对“70年代生作家”创作的审美整合。首先,从题材、主题、话语言说方式、创作缺陷等方面来总结男作家和女作家的共同点;其次,论述大众文化在“70年代生作家”的塑造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某些作家的走红还是另一些作家的被遮蔽都与大众文化的游戏规则息息相关。结语或序幕:总结对“70年代生作家”的论述,希望目前“70年代生作家”的创作仅仅只是他们走向文坛的一个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