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谷学派是由清嘉、道年间儒生周太谷创立,并在清末民初广泛流布于江苏、山东等地的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融通佛道,旨归周孔。从周太谷始,即自称其学为“圣功之学”,学派中人亦以“圣功弟子”自命。而值得关注的是,太谷学派历代门人又将成就“圣功”的“秘诀”,归结为一个原本属于道教内丹学入门功法:“心息相依”。本文试图由此追问:一种道教的入门功法,何以成为一个儒家学派实现其最高追求的根本法门?换言之,“心息相依”是否在太谷学派那里,具有一种有别于道教功法的特殊意义?本文认为,“心息相依”之于太谷学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提供了一种实现儒家进德成圣理想的极具可操作性的技术化手段,更在于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一种笃实践行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了作为清季民间儒家学(教)派的太谷学派整体风貌,它既见之于太谷学派由身及心、着实做功夫的“修身”层面,亦体现于其践行孝亲取友生活伦理的“齐家”层面,以及“以教养天下为己任”、注重实事实功的“治国平天下”层面。本文共五个部分,正文三章,外加绪论和结语。绪论部分首先对太谷学派创立与演化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并由此提出本文选题缘起,然后综述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写作思路、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考察心息相依思想在道教和太谷学派中的地位演变与含义,并指出,太谷学派高度推崇作为道教内丹学基础功法的心息相依,并将之提升到“圣功秘诀”的高度,乃是力图使其成圣工夫获得更为切实支撑点的一种努力。第二章在工夫论的视域下,从精神与身体两个向度比较先秦乃至宋明儒家大传统的工夫论与太谷学派的工夫论。并认为,相较重精神向度的传统儒家工夫论,太谷学派的工夫论有明显地从身体向度入手“做工夫”的倾向,体现了其在个人修身上的崇实黜虚精神。在此基础上,第三章进一步从生活伦理(“齐家”)与社会事功(“治国平天下”)两个方面考察太谷学派的这种追求实事实功、经世致用的笃实精神。总之,本文从太谷学派门人弟子津津乐道的“圣功秘诀,心息相依”入手考察,可以看出,笃实践行的精神乃是贯穿于太谷学派内圣外王诸领域的一条主线。而这一精神,亦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儒家贯彻落实于民间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调适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