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画报》对“新生活”的意义构建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媒介传播大繁荣,中产阶级崛起,城市消费能力普遍提升,消费文化广泛渗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以提供城市生活类资讯,展现城市文化景观,推动城市新文化力量发展的城市生活类杂志应运而生。其中,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主办的《城市画报》杂志最具有代表性。创刊于1999年的《城市画报》将受众定位于渐渐成长为城市中坚力量的城市年轻人,尤其是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小资阶层。杂志历经三次改版,从初期的单纯提供城市生活娱乐消费资讯到发掘新的生活方式、传播新的生活理念,从“新生活的传播者”到“新生活的引领者”,我们可见《城市画报》在考量了读者物质与文化双重需求的前提之下,从消费资讯类杂志的单一定位向着多元化的发展。《城市画报》自创刊以来便致力于对“新生活”概念和意义的构建,这种“新生活”一方面描摹了城市年轻人的新生活面貌,同时也表达了其主体受众——小资阶层的价值诉求。而在2011年,《城市画报》在策划报道了一系列关于“新生活”的专题之后,全新创立了“生活美学”系列专题,杂志意义构建的重心开始向审美化的生活方式转移,杂志对“新生活”的意义增加了“生活美学”的内涵,并逐渐转向以“生活美学”为核心。《城市画报》所指向的生活美学概念并非其原创,而是对现有的生活美学的一种呼应和呈现。这种生活美学是机械时代艺术品可复制的现实与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化兴盛的结果,并反映了小资阶层的审美诉求和反抗。同时,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画报》所构建的生活美学意义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消费文化的特征。杂志所描述的审美化的新生活方式最终以商品或生活方式的消费呈现出来,对杂志受众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起到了诱导的作用。《城市画报》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将生活美学与消费相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审美化生活理念、审美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多元融合,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但就本质而言,这种生活美学只是消费主义文化的美丽外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生活美学为基础的、《城市画报》所构建的“新生活”,在当下仍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审美理想。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曾登上"执政"舞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新的变数。基于"台独"势力猖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结合岛内的反"独"力量,开展
我们在编写外壳扩展程序的时候,常常有一些参数需要根据不同需要设置,而且,一个好的程序要提供给用户调整控制程序的行为的机会,外壳扩展(Shell Extension)程序当然也不例外.
桥梁构件表面破损三维参数的测量及描述是桥梁检测过程中经常要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常规检测方法难以实现。但在结构激光辅助下,可以将三维测量转换为二维断面内的测量。在分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根据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三个分散的手稿进行整理,并编辑而成的,它是马克思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内容的第一次尝试。在这部手稿中,马
背景偏头痛(migraine)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偏头痛在人群中发病率和患病率都较高,全世界有数以千万人正遭受偏头痛的痛苦,给病人、家
分娩疼痛是女人一生最剧烈疼痛的一种,导致绝大部分孕妇十分惧怕自然分娩,同时,对分娩疼痛也十分恐惧,进而要求无痛分娩或剖宫产,伴随围产医学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
带钢缺陷是带钢质量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带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带钢图像进行小波分解;然后,选择子图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地抑制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科室收治的76例SAP并发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乌司他丁组,乌
通过分析含湿气体的性质,解决气水接触式换热、冷凝式锅炉设计所涉及的含湿气体的含湿量与温度的关系、温焓关系,进而推导出排烟温度与锅炉热效率的关系。明确减少锅炉排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