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艰辛探索和实践-50年代民主监督机制探析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0年代,作者们党按照"民主"新路的设想,逐步提出和实行了比较广泛的民主监督措施:(1)、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成立各级党的纪委会和各级党的监委会,实行党内监督;(2)、创立民主党派监督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创立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4)、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等.这些民主监督举措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50年代后期,由于党的"左"倾指导思想日益滋长,中国民主监督机制建设误入歧途.主要教训有:(1)、忽视了党的制度建设,把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混为一谈;(2)、把对腐败本质的分析包容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体系之内,过于夸大了党内腐败现象;对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消极腐现象的特殊原因,没有作出科学、全面、正确的回答;(3)、忽视法制建设,人民民主监督脱离了法制轨道,被湮没在群众运动的浪涛之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