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辐射沙洲内缘区演变驱动机制及围垦布局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沙洲内缘区是潮波系统的汇合区,潮滩持续淤长提供了巨大海岸空间资源利用潜力,潮沟频繁摆动使得滩槽变化剧烈,演变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内缘区复杂动力环境下的潮滩围垦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通过收集整理并系统分析辐射沙洲海域水文、地形、遥感等调查研究资料,构建了辐射沙洲地理数据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分析了辐射沙洲宏观演变背景与动力格局,采用遥感、GIS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内缘区演变驱动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内缘区潮流数学模型,研究并提出了辐射沙洲内缘区的围垦布局原则和方案。(1)根据1973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和实测地形数据,采用GIS技术从多角度系统分析了“水道-沙洲系统”宏观演变特征和近期动态。“水道-沙洲系统”格局演变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道-沙洲系统”组合形态基本稳定;潮滩规模相对稳定,总体态势外冲内淤;靠岸潮汐通道的岸向迁移;南北两翼在形态及演变动态上存在空间分异。(2)辐射沙洲内缘区“沙洲-水道复合系统”演变特征总体表现为:内缘区稳定淤长、滩槽多变;内缘区南北向潮汐通道的稳定存在,主槽迁移转换;内缘区近期水道组合态势表现为高泥淤长、豆腐渣腰门水道北移、西大港和东大港的南北串通。(3)1970年以来,辐射沙洲内缘区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70s陈家坞时期(完整沙洲期)、1980s动力相对平衡时期、1990s西大港时期、2000年以后东大港时期。(4)对内缘区演变机制的认识:内缘区是两大潮波系统的汇合区域,潮波辐合区域呈动荡性特征;辐射沙洲内缘区南北两侧水体通道的稳定存在;内缘区东部高泥持续扩张使得陈家坞槽尾部南北向通道逐渐萎缩淤死,西大港和东大港潮沟系统的演变实质内缘区南北向通道主槽西移过程中的适应性发展;在外部环境稳定背景下,内缘区将总体表现为南北向主槽通道相对稳定和分支潮沟系统的动态多变。(5)辐射沙洲内缘区是规模最大的低潮出露沙洲区,但由于其位于两大潮波辐合区,潮汐水道在此处汇合贯通,使得其水动力环境复杂,滩槽冲淤多变。潮滩围垦布局需与潮流动力场相适应,维持现有潮汐动力格局的稳定性。内缘区围垦布局的基本原则:①保持南北水道的贯通。②保留水道“裂点区”。③西大港摆动退让。(6)依据研究提出的内缘区围垦原则,论文提出大、小两类8种围垦布局总体方案。根据不同围垦布局方案的潮流动力和通量变化响应分析,论文推荐小规模区块式围垦布局方案。由于北尖子围区和高泥北围区滩面较为稳定、汇水潮沟系统发育不显著,是优先推荐的围垦区域。高泥南围区所在滩面是东大港与南侧水体的汇水区,滩面潮沟系统发育明显,围垦条件较为复杂,在区域围垦需求不显著时,建议限制开发。论文创新性体现在:①基于辐射沙洲海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和动力特征,提出了基于控制性动力的辐射沙洲“水道-沙洲系统”动力地貌系统的分区方案;②提出了辐射沙洲内缘区的年代际演变阶段特征,揭示了内缘区潮流动力环境变化过程及机制;③提出了内缘区潮滩围垦布局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沙洲内缘区的小规模区块式围垦布局方案。
其他文献
对ISO1927关于不定形耐火材料试验方法的系列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概括了我国不定形耐火材料试验方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在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究温拌条件下沥青-潮湿集料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集料含水率、不同的试验温度和不同温拌剂三者的耦合作用,研究其对沥青-潮湿集料交互作用的影响及各自对沥青
本论文介绍了MOM2.0模式的差分格式以及开边界情形的改进,较好地模拟了西北太平洋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 第三章计算了北太平洋环流的季节变化,模式先从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使政府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市场经济活动复
期刊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以及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是各级各类考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既含有参数又含有变量的恒成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是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用了一个篇章讲述乡村产业。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乡村建
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后,通过使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将调查数据转换为更为亲切、易于理解的图形,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的: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控方法。方法:设计开发护理单元质量考评系统,在质控考核基础分相同的前提下,根据各科室工作性质,系统自动生成各科室护理质量考核起评分,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