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梦周(1337—1392年),字达可,号圃隐。高丽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一生多次出使明朝,途径山东,留下了28首关于山东的纪行诗。本文以郑梦周的28首山东纪行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成背景,内容和形式及其与郑梦周中国文化认知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本文从郑梦周山东之行的背景、行程及其对山东的印象、感受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郑梦周山东纪行诗形成的背景,阐述其教育经历、使行经历对写就山东纪行诗的影响,形成了开展后续研究的前提。接着围绕郑梦周山东纪行诗的“特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对其内容的研究,以郑梦周在山东的所见所想所感为主线,从山东的地理区域、山东的自然人文景观、山东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山东的生产生活场景和与山东人民的交流等方面加以分析;对其形式的分析,从化用、意象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整体风格两个方面展开。郑梦周在其诗歌中呈现上述内容、运用上述形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论文从郑梦周崇华和尊儒的中国文化认知角度进行了探讨。从对郑梦周山东纪行诗的内容分析看,其在记录山东地理区域上的广泛性、涉及山东自然人文景观的多样性、运用山东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的恰当性、再现山东生产生活的生动性,吟咏出地域广阔,位置重要,坐拥众多自然禀赋优越、文化厚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众多,人民勤劳好客的山东形象,留下了关于古代山东的全方位史料,真实还原了古代朝鲜与中国交流的现实。这充分表明郑梦周的山东纪行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从对郑梦周山东纪行诗的形式分析看,诗歌大气峻洁,庄重典雅,饱满厚重,文采飞扬,工整简洁,表意准确,构思精巧,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表明郑梦周的山东纪行诗具有很高的文学美学价值。从对郑梦周山东纪行诗与其中国文化认知的关系看,郑梦周崇华的文化认知影响了山东纪行诗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其关注对象的普通性,内容构成的丰富性,展现对象的技巧性和对这些对象积极的认识、高度的评价。尊儒的文化认知则决定了山东纪行诗的思想深度,使诗歌更有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这生动说明了郑梦周及朝鲜使臣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接受和创新精神,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演绎分析、分类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接受美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