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特征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本研究在江西省大岗山森林生态站所辖区选取不同海拔(300m~700m)的五个毛竹林样地。通过对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等土壤特征的分析,探讨不同海拔毛竹林下土壤特征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特征变化各异,综合来看,土壤有机质、全氮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总量均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以及真菌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土壤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土壤β-葡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但在海拔300m-500m范围内增加不明显。而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呈无规律的变化。其中,纤维素酶活性在海拔300m-500m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通过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总体酶活性的计算得出,各海拔毛竹林土壤总体酶活性间存在着差异,总体呈现出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大小为:700m>600m>300m>400m>500m。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β-葡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各项土壤性质指标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在土壤肥力水平评价中,作为反映土壤肥力指标是可行的;蔗糖酶与多数土壤性质指标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土壤的肥力水平状况;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都不适宜评价土壤肥力状况。其他土壤特征间,细菌、放线菌数量与多数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真菌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则相对较差,与多数指标间未达到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得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特征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系统内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各海拔毛竹林土壤的肥力水平表现为:700m>600m>500m>400m>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