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远期疗效,为进一步优化慢性肾衰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将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份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住院,并严格按照慢性肾衰临床路径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继续按照已制定方案进行随访治疗,包括西医对症治疗: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脂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纠正贫血,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饮食,预防感冒,禁用肾毒性药物,尽量卧床休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三芪口服液、尿毒清颗粒、虫草制剂、中药汤药辨证治疗及中药灌肠。2周至1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患者出院后症状、体征,肾功能、血常规、血清白蛋白指标变化,使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建立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慢性肾衰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8月至11月份共55例于住院期间经慢性肾衰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其中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的共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22-79岁,平均5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8例,肾病综合征3例,糖尿病肾病2例,原发病不明确者2例,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缺血性肾病、多囊肾各1例。治疗6个月后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4例(10.5%),有效8例(21.1%),稳定14例(39.5%),无效11例(28.9%),有效例数为27例,总有效率为71.1%。生化指标方面,出院后6月Scr及BUN均较出院时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月eGFR及HGB均出院时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出院后6月较出院时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所升高。生存质量方面,本研究患者出院时SF-36各维度得分与杭州市常模数据比较,各维度得分均较杭州市常模低。出院时与治疗后6个月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8个维度得分均较前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文研究采用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内治与外治并举,中药、中成药口服、及灌肠相结合的中医药整体综合疗法为主体的规范化方案对慢性肾衰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贫血,延缓肾功能向终末期肾脏病进展,具有明显的远期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生存质量较前明显提高,体现在SF-36八个维度的的得分上,与临床指标的改善基本相符,更进一步的证明,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具有重大意义,应当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