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收购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收购作为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曾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企业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趋频繁,企业收购和反收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和管理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我国国内而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这个全新的环境,同时也给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反收购必将成为公司收购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全流通背景下国内企业收购和反收购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它不仅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以增进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有助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对收购和反收购建立合理的预期,而且有助于规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的反收购行为。因此,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的经济形势下,研究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反收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上市公司反收购这一主线,结合我国实际,运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有关原理,深刻分析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从公司收购和目标公司反收购涵义等反收购研究基础入手,结合对我国全流通这个全新环境和我国关于收购法律法规的详细分析,进一步分析说明了恶意收购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易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类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的“白衣骑士”计划和“金降落伞”计划中的利益各方进行博弈分析;对上市公司采用的各种反收购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并针对上市公司在反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自身和收购方的具体分析,从五个层面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体系;最后,将理论研究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全流通条件下的反收购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主要结论如下:1、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环境带来重大变化。它消除了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制度缺陷,使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在全流通条件下,收购主体的行为动机、收购主体的收购方式、收购的市场化程度、收购双方在收购过程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也使得恶意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更加活跃,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财务特征、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估值水平、行业地位、行业背景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全流通条件下易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类型,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对自身企业进行评价预测,提前针对恶意收购进行防范。2、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当前的规定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对各种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针对上市公司在反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自身和收购方的具体分析,构建一套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对策体系,包含五层机制,即固本机制(第一层防御);预防机制(第二层防御);预警机制(第三层防御);反应机制(第四层防御)和反击机制(第五层防御)。3、通过对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结论是:上市公司反收购成功与否,不仅看上市公司是否有效地阻止收购方的成功收购,以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是否对公司价值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