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单纯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能也是安全、有效的。所以,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EST+EPLBD(ESLBD)及单纯EPLBD两组不同取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旨在探讨单纯EPLBD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ERCP取石的111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取石情况、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入选标准:年龄≥18周岁,且入院后根据症状、体征、病史、腹部B超、腹部CT和(或)胆道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提示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证实胆总管结石且最大结石直径≥10mm。排除标准:既往曾行EST或EPBD术取石者;有出血倾向患者(血小板计数<70×109/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倍);伴有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共111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ESLBD术取石患者20例(平均年龄,62.35岁),单纯EPLBD术取石患者91例(平均年龄,67.02岁);ESLBD组平均最大结石直径13.70mm,单纯EPLBD组为14.79mm;两组中患者取石成功的总数分别为19例(95.0%)和87例(9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一次成功取石的患者分别为19例(95.0%)和86例(9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机械碎石的患者分别为1例(5.0%)和12例(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在两组间的比较:急性胰腺炎分别为0例(0%)和5例(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炎分别为1例(5.0%)和3例(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分别为0例(0%)和1例(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行ESLBD和74例行单纯EPLBD术取石的随访患者列入远期并发症结果的分析比较。远期并发症在两组间的比较:胆总管结石复发分别为2例(11.11%)和4例(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炎分别为1例(5.56%)和0例(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炎分别为1例(12.50%)和1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EPL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ESLBD术相比较在总取石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相当。所以单纯EPL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