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CRS)中肯尼迪骨炎评分(KOS)的临床意义,验证KOS的信度,分析慢性鼻-鼻窦炎骨炎严重程度与多种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CRS患者术前骨炎情况与CRS疾病预后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对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效的80例CRS患者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研究,术前采用Phil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检查所有CRS患者的鼻窦窦壁骨质变化情况,应用KOS评估所有80例CRS患者的骨炎情况,完成KOS的信度检测后,根据KOS评估结果将CRS患者分为骨炎组与非骨炎组(即KOS评分>0分为骨炎组;KOS评分=0分为非骨炎组),分析骨炎组与非骨炎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哮喘、变应性鼻炎、CRS病程、鼻息肉、前期鼻窦手术史这些疾病特征上有无差异,同时评估SNOT-22评分、VAS评分、LKES评分、LMS评分;术后6月进行随访,再次评估VAS评分、SNOT-22评分、LKES评分,分析肯尼迪骨炎评分与手术前后各主客观病情评估系统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骨炎严重程度的因素,并分别评判骨炎组与非骨炎组CRS疾病的疗效。主观病情评估量表(SNOT-22、VAS)由研究对象单独完成,客观病情评估量表(KOS、LKES、LMS)是随访完成后由2位耳鼻喉科医生对所有术前CT进行KOS评分和LMS评分,随后对所有电子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LKES评分,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最终收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对80例CRS患者的术前鼻窦CT进行肯尼迪骨炎评分,可见KOS评分的复测信度及评分者信度良好(ICC分别为0.870、0.866)。 2.在80例慢性鼻-鼻窦炎中,可见慢性鼻-鼻窦炎有伴骨炎的有43例,骨炎发生率为53.75%,骨炎平均得分为4.837±2.159分。 3.在CRS疾病的基本特征方面,伴或不伴骨炎在性别、年龄、哮喘、变应性鼻炎、吸烟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0.05);而伴骨炎的CRS病程更长、鼻息肉及前期鼻窦手术史存在概率更大(P<0.05)。 4.骨炎组与非骨炎组间相比较,可见两组CRS患者在主观病情评估结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客观病情评估结果(术前LMS评分、术前LKES评分、术后LKES评分)方面,骨炎组评分均较非骨炎组评分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炎组与非骨炎组各组内术后主观病情评估结果和客观病情评估结果与术前主观病情评估结果和客观病情评估结果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骨炎组术后6月治疗效果比骨炎组好(p<0.05)。 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KOS与客观病情评估结果(术前LMS评分、术前LKES评分、术后LKE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9、0.430、0.356,p<0.05);而KOS与主观病情评估结果间不相关(P>0.05)。 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期鼻窦手术史、术前客观病情评估结果可影响慢性鼻-鼻窦炎骨炎的严重程度(p<0.05)。 结论: 1.肯尼迪骨炎评分是一种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鼻窦CT骨炎评分系统,可反映CRS骨炎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骨炎评判标准,指导鼻内镜手术中骨质的处理; 2.肯尼迪骨炎评分与客观病情评估结果(术前LMS评分、术前LKES评分、术后LKES评分)呈正相关,说明KOS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鼻-鼻窦炎的病情; 3.肯尼迪骨炎评分与前期鼻窦手术史呈正相关,且骨炎组术后6月疗效比非骨炎组差,表明难治性鼻-鼻窦炎(DTRS)的发生可能与骨质变化相关,而肯尼迪骨炎评分可作为预测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