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嫁接方法对橄榄成活率及生理影响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属于橄榄科(Burevaceae),橄榄属(Canavium),俗称“青果”,白榄,谏果。常绿乔木本果树,株高10-20米,开花期在4-5月,果期10-12月。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尤其在福建广东等地的发展前景比较大,是福建近年来的主要的出口商品,由于橄榄先苦后甜的鲜食品质,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加工途径,以及不可估计的药用价值,橄榄栽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重庆大规模推广栽培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果树嫁接是一项基础的农业技术措施,对橄榄栽培也尤为重要,由于实生苗木繁殖童期长,且种子为多胚、低产、劣质植株比例占30%以上。对橄榄的劣势主要是通过嫁接优良品种进行改造,目前,橄榄生产正大力发展,也就面临着嫁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核桃,板栗,柿树相似,橄榄树体存在较多的单宁,酚类物质,所以,在嫁接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切口断面的高含量单宁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在短时间内极易氧化形成隔离层,严重影响砧木与接穗的结合,阻碍了愈伤组织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嫁接成活率的普遍降低。本试验以重庆江津市传统的青果品种为材料,在橄榄嫁接实际技术应用上,嫁接时间在橄榄春梢抽发前1个月,此时最低气温超过12℃,平均气温达16℃以上均可嫁接,其中以18℃最为适宜,据此得出,橄榄的嫁接的最好时间应该是二月到三月,但是二月的温度相对较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橄榄嫁接温度最好在20-25℃之间,此时的湿度能在愈合组织表面保持一层水膜,即饱和湿度,可以更好的提高接穗和砧木的愈合,所以,本研究在时间上采用3-5月,并利用切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等三种嫁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橄榄的嫁接成活率及其嫁接后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未嫁接的自然生长植株作对照,分析其差异性,从而为橄榄嫁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试验调查不同时期,嫁接方法,砧木粗度等因素对橄榄幼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砧木粗度的嫁接成活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幼树嫁接部位径粗在0.5-1cm切接法比劈接法成活率高,达到65%,当径粗达到1-2cm劈接方法成活率高于切接,所以径粗在1-2cm可以采用劈接方法。2.嫁接时间的选择上,四月份橄榄切接成活率达到80%,选择晴天和切接的方式在重庆比较有优势,成活率较高。可尽量控制在橄榄春梢抽发前,最低气温不低于12℃,进行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后如果一个星期内不下雨则成活率最高。嫁接的具体时间因各地的天气状况而有所不同。3.与自然状态实生橄榄苗木对比,两种嫁接方法得到的植株在生理指标上的差异显著性除了叶片水势、土壤水势,过氧化物酶之外,大部分指标存在不是很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可以得出,橄榄自砧嫁接成活之后,接穗和砧木能很好的愈合,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
其他文献
育婴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已经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所承认,但是社会中大多数育婴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整个行业在市场中出现了严重资源短缺的现象.高职高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