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顾名思义,是由“语”和“文”构成,“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然而当下语文教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口语教学落后于读写教学,口语教学甚至被认为是阅读、写作教学的“附属物”、“副产品”。此外口语课程研究的欠缺,制约着当下小学语文口语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改善当下存在的语文教育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并从中探寻思想资源。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是现代语文口语课程发展的开创阶段,这一期涌现出很多教育先行者,他们为小学国语口语课程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可以为当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研究聚焦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萌芽期、成长期、低潮期三个阶段,对民国时期口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涉及课程标准编制、国语教材编写、课程实践与研究等方面,力图从具体情形与演化轨迹中发现、体悟民国时期口语课程的丰富蕴涵,揭示民国口语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蕴藏其中的口语课程观,总结口语课程的构建、实施、研究三方面的经验,并针对言文如何一致、要不要废经废文言两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不足之处。研究的初步结论如下:第一,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在萌芽期起步艰辛,未正式纳入语文学科架构;在成长期被编入课程标准,发展迅速;在低潮期受到特定历史背景影响,发展步伐滞缓。第二,分别阐述民国时期小学国语课程的性质以及生活口语与教材口语的关系,详细描述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实践有三个典型的模式:作文中的口语教学;童真童趣的口语歌;通俗演讲式的口语训练。从而形成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观:立足于书面语表达的口语课程发展;教育为人,开设相应的口语课程;口语课程的学科基础性地位。第三,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发展的成功经验:口语课程的构建注重其基础性地位,课程内容建构富有生活情趣、层级与序列性;口语课程实施贴近儿童生活,形式灵活多样;口语课程的研究紧扣儿童言语发展与心智成长实际,成果显著。第四,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发展的不足之处:过度强调言文一致,消解了口语的活动性与复杂性;一味废读经、废文言,导致口语表达书卷气的缺乏和其诗意品格的弱化。结合民国时期小学国语口语课程发展历程,反思当下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发展现状,提出对当下小学语文口语课程的启示:首先,正确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关照、彼此靠近,但仍保持一定的差异,维持着一种和谐的、平衡的关系;其次,理性做好与传统、经典的对接,追求口语、白话文、文言文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走极端化;最后,对口语课程的重视是基于对人、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体验的尊重。重构语文课程需要从反思课程哲学开始。